旧版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 第58章 《红楼梦》是怎样体现冬至的?
    冬至,于每年公历12月21至23日交节,又称拜冬、亚岁或小年,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节日。自古有冬至吃饺子、宴饮和祭祖等等广为流传的习俗。冬至过后,便进入寒冬,民间亦有数九计算寒天的说法。

    在名着《红楼梦》中,冬至只是闪烁其间,不似中秋、端午、元宵等节那样浓墨重彩大书特写。不过,《红楼梦》中的冬至,乃别样的淡写提及,却另有一番意蕴。

    我们不妨一一品咂,看看《红楼梦》是怎样体现冬至的?

    一、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红楼梦》对冬至,称得上惜墨如金。首次提及不过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书中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安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写及秦可卿病重,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日日差人看她时,才看似不经意地道出时间节点是冬至,原文如下: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这寻常不过的交代时间节点,若不加注意,也不会给读者留下多深印象。

    然,详加分析,却又耐有余味。

    因《红楼梦》开卷中曾说道,(此书)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并没有交待小说具体的时间。却在十一回很清晰地确定指向,用这年,又用节气冬至来表达这个年份的特殊。

    可见,《红楼梦》中的冬至,留下的悬念不那么简单,似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启迪读者去探究作者成书的时间。

    毕竟作者所处时代正是大兴文字狱的时候,很可能是用这样错乱的时间表达方式,有意掩饰小说创作的真正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旨在为闺阁女子立传。

    于是,产生了非主流的红学观点。经索隐派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中的冬至,应该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

    那年的冬至,正好是十一月三十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正好与书中的金钗秦可卿最后的结局如出一辙。

    故有一家之言,说名着《红楼梦》其实是悼明骂清的古典文学巅峰之作。

    当然,红学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红楼梦》是成书于清代乾隆时期、展现古代女性及社会众生百相、反映封建社会最终必然走向没落的史诗性巨着和伟大的世情小说。至于这索隐派脑洞大开之说,仅是别有意趣的一番考证而已。

    二、在联句诗中隐指

    在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也有冬至的身影,不过没有明言,是通过联句诗隐指暗示导出的。

    因林黛玉、蒋宝钗等一众红楼女儿前往芦雪庵赏梅,在雪地里,大家应景联诗。李绮、李纹姐妹俩先后对出: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字面上讲,是指乐律管内葭灰飞动,斗柄已经转向,正值阳气复回的冬至。

    言下之意,今天是冬至,此后白昼开始长了,阳回大地了。

    原来曹公以此隐指红楼女儿在芦雪庵赏雪的时间正是冬至时节。这与49回王熙凤所说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玩笑正好呼应。

    可见,那年冬至,因下了一夜的大雪,贾府显得格外的美。于是,大观园的女儿们便去芦雪庵踏雪、寻梅、烤鹿肉、即景吟诗联句,过得十分欢快。

    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实乃红楼群芳最为热闹的高光时刻。

    三、在续书里借消寒会导出

    不过,青葱岁月的美好转瞬即逝,后来贾府的冬至过得就不那么热闹,渐渐冷清起来。意味着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已然盛极而衰,走向没落了。

    在高鄂续书的92回,通过消寒会描写《红楼梦》中贾府另一番不同寻常的冬至,便没有红楼群芳在芦雪庵应景联诗那样的盛况与欢乐了。

    话说懵懂的宝玉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又被哄回怡红院后,从丫环袭人的口中得知贾母没有问眼下说什么来着,以为老太太忘了心中惦念的消寒节:

    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喝酒说笑。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

    这消寒会是什么节日?何以宝玉那么喜欢?

    据《燕京杂记》载: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谓之消寒社。

    原来,这消寒会就是消寒社,与冬至密切相关,最先是唐代文人士大夫冬日消闲取乐的一种集会。到了明清时期,也成为富豪贵族之家的雅聚方式。

    尤其在老北京地区较为流行,据说自冬至这天起,还有逢九一聚的说法,大家围炉吟诗作画,或雪窗对酌,以为娱乐。

    不喜念书的公子哥贾宝玉喜欢热闹,又爱厮混于内帷,自然盼望着消寒节的聚会活动,于是早早的在学堂请了假。

    就在袭人劝他也该上紧些才好时,贾母已打发人来通知他过消寒节:

    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学去呢。明儿请了姨太太来给他解闷,只怕姑娘们都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儿来赴什么消寒会呢。

    由此,贾宝玉欢天喜地参加贾母举办的消寒家宴。这家宴也很精致,只见一字摆开的两桌丰盛饭菜……。

    只是,这年冬至冷清多了,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宝钗假说身体不好没来,邢岫烟知薛姨妈在坐便没参加,王熙凤也因婆婆先到兼之遇司棋的母亲告之下情,说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而死得两口棺材才好,便耽搁了些许时日才到……

    故这年贾府的消寒会,也就是有小年之称的冬至便极为萧瑟,林黛玉虽说参加,也没活跃出多少其乐融融的大家氛围。

    贾母等人吃过冬至家宴,也就散了。

    这样的场景描写,寓示着贾府大厦将倾。很显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贾府真正到了盛极而衰步入没落的境地了。

    综上可见,曹公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冬至之所以惜墨如金,仅仅在三处略有提及,自然是提醒列位看官需得细细感悟,才晓个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