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永生!大唐帝师,替太宗永镇山河 > 第460章 邓宏的叮嘱
    第460章邓宏的叮嘱

    李隆基得知邓宏病了的消息,下朝后,便第一时间赶往了兴家堡。

    小院内,香兰与淑婉二人按照邓宏的说的方法为其熬药,屋内,杨宁则陪伴在邓宏身边,一脸忧心。

    “夫君,你这次为何会病得如此之重啊?”

    杨宁看着憔悴的邓宏,一脸担忧。

    修炼到他们这种境界的人很少会生病,而且这么多年来,邓宏也没生过病。

    闻言,邓宏轻轻咳道“百年之疾,今日全部爆发了!”

    邓宏确实很少生病,但并不代表他没病,而邓宏最大的病便是长生。

    在这漫长的一百多年里,邓宏默默地见证着身边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悲伤和无奈,仿佛每一次离别都在他的心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他的身体也早已不堪重负,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难在他身上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印记。

    如今,心里的疾病随着姚崇的离去而一并爆发了,强如邓宏,也没有抵挡过心疾的冲击。

    “夫君,不要紧吧?”

    “不打紧,休息几日便没事了!”

    邓宏怕妻子担心,于是嘴角微微一笑。

    就在这时,李隆基也带着高力士赶了过来。

    香兰与淑婉恭敬地行礼,李隆基挥手示意她们起来后,便急匆匆进了屋。

    “先生。”李隆基推门而入,邓宏见状,示意妻子离开。

    杨宁微微行礼后便出了房门,只留李隆基与邓宏在屋内。

    “先生,你怎么病得如此之重啊!”

    李隆基来到邓宏身边,看着邓宏面色苍白,卧在床上,李隆基眼中,顿时充满了心疼。

    “臣身体抱恙,还劳陛下亲自前来探望,真是烦劳陛下了!”

    “先生说的哪里话,你为大唐的社稷与朕做了那么多,如今你生病了,朕来看看你又有何关系呢!”

    李隆基握着邓宏冰冷的手,眼里愈发地心疼。

    闻言,邓宏眉头微皱,他说道“臣病体抱恙,往后怕是不能再辅佐陛下了,但有一些话,想对陛下说。”

    这次病倒后,邓宏便有退隐的想法。

    自睿宗年间入朝以来,邓宏已在这朝中立足十余年。

    这十数年间,他运筹帷幄,协助李隆基平了韦氏之乱还有太平公主逼宫谋反。

    又先后大败突厥与吐蕃,以至于对大唐最具威胁力的外敌纷纷走向灭亡。

    如今的大唐已是四海升平,皇帝圣明,又有宋璟、张九龄等名臣辅佐,自己也可以放心离开一段时间了!

    “先生说的是哪里话,你身体抱恙,朕便给你放一个月假,你就在家好好养病,待病养好了再去上朝也不迟。”

    李隆基大方地给邓宏批了一个月的假,可他却不知邓宏意在何处。

    闻言,邓宏俯身谢过,随后摇了摇头道“陛下可知臣志不在这朝中啊?”

    “何意?”李隆基疑惑地看着邓宏。

    闻言,邓宏道“臣自小跟随师父修行,闲云野鹤惯了,之所以入朝为官,亦是师父他不放心这朝政,想让我学到本事后来这朝中走一遭。”

    “如今,大唐再无外患,陛下又有众多睿智的朝臣辅佐,臣也就放心了!”

    “你想走?”

    听着邓宏的话,李隆基哪能还不知道他的想法,他果断摇了摇头,拒绝让邓宏离开。

    “若朕不允呢?”

    李隆基眼神凌厉地盯着邓宏,可邓宏却摇了摇头,他道“陛下还是和当年在临淄时一样,性格倔强。”

    “什么?”

    闻言,李隆基有些惊讶地看着邓宏,他疑惑地问道“难不成你就是当年打我屁股那混蛋?”

    “哦……那人!”

    对上邓宏不善的眼神,李隆基又将那话撤回。

    “难道我不像吗?”邓宏笑道。

    “朕说怎么回事,第一次见你时便那么眼熟……”

    虽然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但李隆基却不感觉气馁,反而多了一丝亲切,毕竟曾经也是一起逛过青楼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陛下已经成长成为了君临天下的君王,凡事都可以独当一面了,如此,臣的师父也放心了!”邓宏微微笑道。

    李隆基抬头望天,眼里充满了对邓宏的敬佩“难得邓宏能屹立四朝而不倒,他如此忠于大唐,心系大唐社稷,朕心甚慰啊!”

    “陛下,如今虽然内外皆平,大唐的国力也是蒸蒸日上,但往后,陛下却不可疏忽。”

    “当今的大唐,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之下,已然达到了华夏的巅峰,开元,亦是一个最关键的节点。”

    “若开元能够一直繁荣下去,虽然不至于长盛不衰,但只要陛下能够一直贤明下去,必定是华夏最伟大的君王。”

    “嗯。”李隆基点头,但眼神里却有一丝疑惑,他说道“你想说什么?”

    邓宏酝酿了一会,随即说道“陛下,历史上英明的君王有许多,但能够一生都英明的君王却很少,汉武帝前半生英明神武,开创了大汉的巅峰,打造了一个民族的荣耀,但到了晚年,年龄大了,却也难免听信小人之言而日渐昏聩。”

    邓宏说话间,看了李隆基一眼,而李隆基却是若有所思,邓宏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继续道

    “英明如汉武帝,难免也会犯错,所以臣希望陛下能够以史为鉴,做一个一生都英明的君王,如此,大唐方能千秋万载,华夏亦能永盛不衰。”

    邓宏言毕,便不再说话。

    邓宏的话,让李隆基的心情飘浮不定,他的脸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许久后,李隆基这才说道“若与太宗比较,朕能有几分?”

    闻言,邓宏哑然,他说道“若以今日陛下之圣明,则与太宗无二。”

    邓宏的话,已经直截了当。

    事实上,倘若当年李世民再多活个十几年,或许也与历史上的李隆基无二。

    李世民这个人啊,堪称雄才大略。

    年轻的时候燃烧得太快了!

    从他十八岁开始,就一直在燃烧,一路高歌猛进。

    尤其是他没有少年的困顿,一直就是很飞扬很性情的性格。

    他年轻的时候足够英明,并且手底下有一群能文能武的臣子,因此他十分自信,所以他登基没几年,便灭了东突厥,实现了天下大治,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但也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燃烧得太快了,以至于李世民到中年的时候脚步突然放慢甚至是停顿了下来。

    从宠爱魏王而致使两个嫡子相争,再到忧心于李治的懦弱而整日惶恐!

    李世民的晚年,可谓是慢慢步入昏庸,好在他晚年的时候,手底下还有一些贤明的臣子。

    不过,他能活到那个时候去世也是大唐的福泽,好在病逝之前,他还去了一次战场。

    秦王从战场上来,也从战场上去,算是圆满告终,保留了自己千古一帝的贤明与仁德。

    而历史上的李隆基,与年轻时候的汉武帝李世民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多活了几十年,年轻的时候燃烧的太快了,年纪大了,自然也就糊涂了!

    闻言,李隆基陷入了沉思中,他在分解融化邓宏的嘱托。

    许久后,李隆基这才缓缓说道“你的话朕听进去了!”

    见状,邓宏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但愿李隆基真的能够听进去。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还是不愿意放他离去,他带着一丝恳求说道“先生真的执意要走吗?朕欲治天下,少不了先生这样一心为国的臣子。”

    闻言,邓宏却笑了笑,他说道“一代新人胜旧人,只要陛下能够一直贤明下去,邓宏不止一个。”

    “朕明白了!”

    李隆基难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位先生的脾气,邓宏既已经决定的事情,即便自己身为天子也是拦不住的。

    李隆基问道“先生想去哪里?”

    闻言,邓宏看了一眼窗外,随即道“天下之大,还有许多从未驻足的地方,此番离去,定要好好一览这大唐的天下。”

    “好啊,你既有如此雅兴,朕便赏你足够的盘缠,以供先生游玩。”

    “那臣就谢过陛下了。”

    快要分别了,君臣二人就像无话不说的好友一般,一直聊了许久。

    末了,李隆基不舍地转过了头看着这位辅佐了自己开创盛世的先生,问道“先生,此次一别,可还有再见之日啊?”

    “再见之日便是朝中出了问题,但使陛下一直能够贤明下去,邓宏便能安心巡游天下,至于再见,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李隆基思考着邓宏的话,嘴角微微一笑“先生珍重。”

    “陛下亦要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