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容坊享受了一夜,第二天吃了早餐,和孙张氏回了澄园。

    逃荒后搬来京城,都没有好好的逛逛京城,一直忙忙碌碌的。

    如今这会带着张三道和孙张氏,可以好好的看看。

    赵远珍带着钱小慧和李志娟,以及公公婆婆。

    开始逛一下京城,第一天就是逛街。

    准备把京城的这几条商业街都逛一下。

    马车跟在身后,几个女人走走停停的,在各个铺子之间进进出出。

    逛了一天下来,给张三道累的腿打颤,这比做农活可是累多了啊。

    赵远珍她们收获了半车的物品。

    有衣服、首饰、日用品、化妆品等等。

    每个人心情都很好,就连孙张氏也是美滋滋的,老婆子她啊,也是见过大世面,大铺子的人了。

    把给孙张氏和张三道买的东西,都整理好,送去他们院子了,等回村的时候,一起拿上。

    隔天,开始逛京城的各种景点。

    寺庙,香山,云景,塔楼,金水门等等,京城的京郊的景点,都去转了转。

    转完了也过去了5天。

    第六天赵远珍打算带他们出京城,去郊外玩。

    搞个野餐什么的。

    孙张氏和张三道却是说什么也不去了。

    这都出来好几天了,想家了,不能再天天吃喝玩乐了。

    “娘,爹,咱们再去郊外玩两天吧,我知道有个地方很漂亮的。”

    “不去了,不去了,休息一天,明天回家了,不行,想家了。”

    “是呢,得回去了,哪能天天玩啊。”

    俩人是说啥也不去。

    没办法,赵远珍只好取消了计划,陪他们在府里待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孙张氏和张三道就收拾妥当了,要回去了。

    无奈,吃过早饭,赵远珍就把两人送回去了。

    车里各种物品拉了半车。

    回去的路上,两个老的,心情明显很好。老二家的是个好的,孝顺的。

    这几天带他们又吃又玩又买了好多东西的,就这说出去,得够她的老姐妹们羡慕后半辈子啊。

    到了村里,先把他们送去老宅。

    “爹,娘,你们回来了。”

    张青山赶紧出来迎接,这是爹娘第一次离开他们这么久呢,太不习惯了。

    “嗯,快叫人过来搬东西。”

    “好嘞。娘回来了!快出来!娘回来了!”

    向着院子里吼了两嗓子可是搬东西。

    赵远珍也帮着搬,着实搬了好几趟呢。

    搬完了在堂屋休息。

    “大嫂,娘之前说要送子梅去学习针织女红,我庄子里刚好有女红的作坊,要是你们想学,可以送过去。庄子里有房子,有食堂,不放心也可以每天接送的,你们和双儿以及子雪商量商量,看看要不要学,商量好了给我个信。”

    “好的,那我们商量商量。”

    “嗯,那我就回去了。”

    赵远珍也是好几天没回村里了,还是要回去看看的。

    “好的,弟妹,没事过来串门哈。”

    “嗯。”

    赵远珍赶着马车又回去了。

    “爹,娘,你俩看看,子梅这个怎么说?”

    吴二萍还是要看两个当家的主意。

    “等中午双儿一会回来,问问双儿吧,毕竟是她的姑娘。”

    双儿去挖野菜去了,估计一会就回来了。

    “好的,娘。”

    过来不到一个小时,双儿就回来了。

    吴二萍把她叫到了堂屋。

    “子虎她娘,你过来下。”

    “来了,娘。爷爷奶奶回来了!”

    “嗯,刚回来没多久,我和你爷爷找你二婶商量了,想着把子梅送到她庄子去学针织女红,那边有吃的地方,也有住的地方,女红那边也是一群姑娘带着教她,你看你是啥想法?”

    子虎才已经送去了京城的书院,住在书院里,沐休的时候才回来。

    对于婆婆和公公肯为子虎花钱,供他读书,她很是感动。

    没想到,现在就连子梅,他们也帮着想着好的出路。

    “爷爷,奶奶,娘,我同意,我同意把子梅送过去,这孩子本来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如今有人肯教她,我咋能不让孩子学呢。”

    女孩子不容易,自己姑娘会个一技之长,将来不仅好找婆家,还能凭着手艺赚些银子养活自己的。

    “嗯,好,你同意就行,你二婶说了,让子梅先学着,等她再大一些,就把她送到青艳身边好好的学习,青艳的手艺还是好的。”

    小姑姑的手艺,郑双儿是知道的,小姑姑在家的时候,给爷爷奶奶做的衣服,都是特别的漂亮,而且二婶穿的衣服,据说都是小姑姑做的。

    二婶每年给小姑姑不少的银子呢,都是小姑姑手艺好的功劳。

    “那是好事,奶奶,我同意的。”

    “嗯,你同意就行,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我一会跟老二家的说一声,明天就把子梅送过去。”

    “好的,奶奶。”

    虽然家里的主子多不在家,但是家里也很有秩序,赵远珍还是比较满意的。

    “告诉送牛奶的,以后每天给老宅送2斤牛奶。”

    张三道和孙张氏回来了,牛奶也得喝起来了。

    “是,夫人。”

    家里的菜园子也都种上了,药材园也采摘了好几批了。

    她把库存的银耳拿走了一半,这些拿去萧山县。

    在家和庄子待了两天,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回京成了。

    京城这边也没啥事了,她要回萧山县了。

    走之前,去看了看赵远澜和岳红棉。

    “大哥,我明天回萧山县了,家里就拜托给你了,要是辛百他们有啥事,你帮忙照看一下,还有渡口到京城的路,你帮我盯着点。”

    “你明天就走了?不多待几天呀!”

    “嗯,不待了,萧山县那边还一堆事情呢,得回去了。”

    “好吧,你放心,京城这边有我呢。”

    “嗯,我也不知道大嫂生宝宝的时候,我能不能回来,这是一支人参和灵芝,给嫂子留着补身子。这个人参在嫂子生宝宝的时候,可以切片含在嘴里,补充元气。”

    赵远珍说着,递过去两个盒子。

    那个人参是300年的,很是难得了。

    “小妹有心了,谢谢你了。”

    岳红棉有点红了眼眶,小妹又要走了,她有点不舍得。

    “大嫂,你多注意休息,不要太操心。”

    “嗯,我知道的,你也是,路上小心。”

    “嗯,那我就走了。”

    赵远珍告别了将军府,又去各个铺子查看了一番,该补货的补货。

    又去买了水泥铺子的所有水泥存货,叫运输队送到黄河渡口对岸,这些是她要带走的,带去萧山县的。

    至于渡口到京城的这条路,随时去水泥铺子买就好了。

    嘱咐了家里的各种注意事项,她又骑着小黑走了。

    一路也是累了就进空间睡觉,不累就骑马,有时候晚上也骑自行车走走。

    道萧山县的时候,已经5月中旬了。

    先把水泥交给了运输队,给修路队送过去。

    她才回了张家庄。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萧山县人多了很多,而且街上也热闹了很多。

    “夫人,您回来了!”

    赵远珍回到自己的小院子,把小黑交给了小厮,她要了一盆水,得好好洗洗,松快松快。

    “嗯,叫蓝英过来。”

    “是。”

    不一会,蓝英就过来了。

    “夫人,您回来了,这一路辛苦了吧,我给您洗澡,洗完帮您按摩一下吧。”

    “嗯,好。确实很累。”

    还是蓝英机灵,自己不说,也有眼力见。

    伺候着赵远珍洗完澡,她在罗汉床上。

    蓝英开始仔细的帮她按摩放松着。

    不一会赵远珍就睡着了,蓝英巧手轻脚的帮她盖好,就退出去了。

    这一觉,赵远珍直接睡到了第二天早晨。

    睡的很舒服,整个人都舒坦了不少。

    蓝英听她醒了,赶紧进来了。

    “夫人,您醒了,这是温水,您喝一些吧。”

    睡醒了喝一大杯温水,还是前世养成的习惯呢,蓝英应该是自己心细,观察到的。

    “好,放这吧。”

    她喝着水,蓝英给她找好了衣服,伺候她洗漱,梳妆。

    “夫人,您早饭想吃什么?”

    “我自己吃粥就行,你去忙吧。”

    “好的,夫人。”

    赵远珍买了一碗粥,早晨就吃这个吧。

    蓝英去把她换下来的衣服都收拾走了,准备叫小丫鬟们洗了。

    吃完饭,要去事务大厅看看,这两个多月,张家庄的各种事物。

    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账目都看完了,又清点了一下库存。

    从京城带来的东西,都放在了仓库里。

    田地都已经种完了,种植的还是谷子和小麦,还有一些粗粮。

    果园那边种了很多的土豆、红薯等能贮藏的菜。

    赵远珍发现,大家还是很爱吃土豆和红薯的,而且这些做成粉条,冬天炖菜很好吃。

    她的池塘去年挖的晚,虽然种了荷花,但是没来得及接藕,今年可是要早早的种。

    选了一些耐寒的荷花品种,种在了两个大池塘里,这到了秋天,怎么也能结莲藕了吧。

    鱼塘那边,因为鱼苗撒的比较晚,去年冬天的时候,便没有清塘打鱼,想着等今年一起打鱼呢。

    又在各个作坊看了看,突击一下卫生,上工考勤,竟然还真有十几个打了卡,人不在的情况。

    赵远珍叫蓝英找来物业队,把作坊这边看好,不准人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