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赵远珍又想起了盐。

    人长时间不吃盐,会没有力气的。

    这次台风的袭击,不仅毁坏了大家的家园,还毁坏了各种建筑和家里的物品。

    其中就包括盐。

    她买了很多的大粗盐。嘱咐杂货铺子,半价出售,每人限购一斤。

    随后,想到很多人怕是身无分文了。

    又拿了5000两的银子,捐赠给了知府衙门。

    这些银子全部用来买盐,给那些长期不吃盐的人发一点。

    盐是朝廷严格把控的,因此赵远珍把钱给张辛书以后,张辛书就能安排妥当,调配盐过来的。

    好家伙,现在是赈灾盐的车一车一车的出去了。

    赈灾盐,好小众的词语。

    忙完了扬州府大方向的问题,剩下的细枝末节的赵远珍就不管了。

    她抓紧时间开了一家纸扎铺子。

    铺子的学徒就有赵小南。

    他现在已经会自己制作纸钱,和折叠金银元宝了。

    是夫人教给他的。

    赵远珍的纸扎铺子售卖的东西也很便宜。

    就是为了让最近家里有受灾死去的人,有一点慰藉。

    纸扎铺子很火,一天都络绎不绝。

    铺子里的存货都要被抢购一空了。

    赵远珍一边扩招人口,一边又开始夹带私货,从系统商城进购了大批的纸钱,金银元宝等等。

    在纸扎铺子稳定后,赵远珍又把其他的铺子修理装修好,这些铺子也相继开业了。

    算是慢慢的步入了正。

    田里当初种植下去的庄稼物品,都被台风和洪水带走了。

    现在已经是8月了,只能重新种植了。

    想了想,最后决定种植一茬快小麦。

    赵远珍又是浇了运输队开始运输种子。

    田地那边也开始了各种招人。

    大灾大难过后,幸存下来的人总归是要活着,要吃饭的。

    因此,这次招工格外的顺利,两天就招聘满了1000人。

    看着还有很多因为没有被招聘,但是又不舍得离去的人。

    赵远珍觉得自己可以再创造一些工作岗位。

    思来想去的。

    创作工作岗位最快的方法就是种地了。

    得了,买地去吧。

    还得多买一些,地少了,岗位也会少,分配不过来。

    扬州府城和郊区的土地,剩下的面积基本不多了,得去下面的县城买。

    盐城遭遇灾害最严重,主要是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

    赵远珍决定去盐城购买土地。

    看着盐城的地图,决定按片购买。

    因为盐城之前是重新给幸存者划分的土地,土地还是比较整齐的。

    她准备购买3万亩。

    有着张辛书这个强大的后门,赵远珍很容易就买下来了。

    虽然有后门,赵远珍可是丝毫没有赖账。

    都是按照一等田地,8两银子一亩给结算的。

    也算是半买半捐款了。

    这二十四万的土地钱一到账,张辛书都觉得灾后重建的压力直接少了一半。

    各种建材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购买。

    为此,张辛书又派遣了人去大街上进行了宣传。

    这让后边也准备买地的人恨的牙痒痒。

    这个该死的女人,你8两银子,半买办捐赠的,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啊。

    这么大的灾难,他们受损也很严重啊。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但是没办法,谁叫人家的儿子是扬州府的一把手,自己儿子不争气,怪谁呢。

    咋办,还能咋办,咬牙跟着买呗。

    看着又卖出去的二十多万两银子,张辛书又笑得格外的开心。

    有娘的孩子像个宝。

    这话真是一点错都没有。

    他现在就快乐的像个宝。

    娘真的是仙女,每次都能及时帮他解决问题。

    土地在手,赵远珍把自己的管事调派了几个过来,随后开始下告示招聘人。

    这次土地多,一共打算招聘3000人。

    这还是最少的,能到5000人也可以的。

    每人每月一两五钱的银子,不管吃喝。

    主要是人多,她管不过来,一时半会也建造不出来食堂。

    即使是这样,被招聘过来的也是非常开心了。

    一个月一两五钱银子,这一个月的工资,都够自家生活几年的了。

    这真的是心地善良的好夫人啊。

    不仅捐赠粮食,银两,还给他们这么高的工资。

    活菩萨啊。

    在赵远珍不知道的维度里。

    她的功德值在蹭蹭的上涨着。

    救灾的,救人的,提前预警的,捐赠粮食的,捐赠银子的,提供就业岗位的。

    等等。

    各种各样的功德值,在蹭蹭的增长着。

    最后招聘到了5600人。

    让他们先平整土地,她得去给他们找工具,还有耕牛啊。

    关键是这十里八村的,连着的这些府城都受灾了,得去远一点的地方找。

    没办法,赵远珍最后决定去内陆些的府城。

    看着地图,挑了个比较近,没有收到太多台风影响的洪州府。

    带了一半的运输队,这些是给他运送农具的,又给张辛书借了500的府兵,这些是留着赶牛的。

    牛肯定是要在系统购买的,不然肯定是买不够的。

    问题就是找个怎样的借口呢。

    怎么也得1000头牛啊。

    思来想去,也没找到一个好的借口。

    索性先去了再去,借口慢慢想吧。

    赵远珍在系统商城买了1500头牛,还有5600多人要用的各种工具。

    快到洪州的时候,赵远珍决定,最好的解释就是不解释。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你不解释,大家就会给你编造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到了洪州府郊区,赵远珍点了一些自己的人,带着去赶牛了。

    牛被放在了郊区的一个树林里。

    赵远珍带着人去看到了牛,随后就招呼府兵过来,一起帮忙照看牛。

    她还要带着运输队去装农具呢。

    放农具的地点,选在了一处破庙里。

    看着一堆的农具,众人惊讶的不行。

    这样也可以吗?

    肯定是夫人让人提前送过来的。

    说不准就和刚才的牛一样。

    也是夫人自己的产业,自己的庄子,提前通过书信联系,悄悄送过来的。

    相信这些农具肯定也是。

    夫人不是有那个海东青吗?

    那个送信可快可快了。

    这洪州府肯定是有夫人一个巨大的牧场和农场、。

    夫人果然厉害,在哪里都有产业。

    赵远珍叫人开始装车,把所有的农具全部装完好。

    赵远珍就带着人开始回去了。

    不回去不行啊,家里一群人等着呢。田地也在等着呢。

    因为要赶牛的原因。

    回城的路程,足足比来的时候,增加了5天。

    好在有惊无险的到家了。

    把其中1200头牛运送到了县城田地那边,相对应的牛舍也要开始建起来了。

    还剩下的三百头牛,赵远珍还是捐赠了。

    捐赠给了扬州府城衙门,这些牛,是要让张辛书分配到各个村里的。

    根据受灾情况,划分的牛也有所不同,受灾严重的都分一些,不严重的少分一些。

    这些牛能更好更快的帮助各个村子快速的进行耕种。

    早日耕种,就能早日收获,大家挨饿的几率就少了一分。

    关于这波捐赠的牛,张辛书也是,狠狠的日他娘好好的宣传了一把。

    各大世家,表面笑嘻嘻,内心妈卖批。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我们玩不起行吧。

    他们也好想要牛,他们的田地也需要牛的。

    谁让他们的牛没保护好了的。

    好多人求购耕牛,求购到了赵远珍这里来。

    赵远珍觉得,送上门的肥羊,不宰白不宰。

    “你们也知道的,如今这个耕牛是多么的稀缺。”

    “是的,是的,张夫人所言极是。”

    “所以啊。这价格肯定也是水涨船高的,各位应该也都明白吧。”

    “明白,明白,珍夫人就说多少钱就可以了,我等自然不会不知道好歹的。”

    “是的,是的、”

    “既然各位都了解,那我就直接说了,壮硕的是80两一匹。”

    强抢啊~!

    你怎么不去抢!

    各大世家在心里开始跳脚咒骂。

    奸商!

    表面还要装作很理解的表情。

    “嗯嗯,我们能理解,80两,不贵的。”

    要不是知道之前的耕牛也就10-30两银子,他们就信了。

    “好的,既然各位理解。那就开始定牛吧,谁家要多少,交钱过来登记。”

    最后各大世家正想抢购,最后竟然顶出去了800多头牛。

    赵远珍看着系统里卖十积分的大牛,感觉自己好像,的确,有点奸商的样子。

    但是没办法啊!

    谁叫这些世家大族这么好宰的了啊。

    赵远珍又带着府兵去了一趟洪州府,这次带回来一千头牛。

    看看还有人需要买吗。

    有需要的就直接卖了,没需要随后也捐了吧。

    反正自己也赚了成本了。

    剩下的就当是做好人好事了。

    最后,除去被定走的那八百多头。又卖出去了几十头,剩下的一百多头牛,赵远珍又捐赠了。

    好人好事+1。

    自家田地这边,早已经分组好了,农具和耕牛也都分配好了,这会田地都已经开始耕种了。

    这一茬种植的小麦。

    大概要等过年的时候才能收获。

    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只要熬过去,就能有新鲜的粮食下来了。

    人民也就不会再被饿死了。

    赵远珍打算看一下,不行到时候自己这批粮食下来,留下自己人够吃的,粮食铺子够卖的。

    剩下的全捐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