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年是让人搅拌草泥再分发给各个台子,用竹筒挤压成条再盘出形状。

    但江枝觉得太慢,这一年多时间来,她回忆起以前蚊香盘形状。

    在现代蚊香盘是两盘紧密相交,想完整掰开还是一个技术活,显然不是后来才盘上的。

    这个简单的工艺技术让江枝琢磨了一年多,昨天去看药片,她才茅塞顿开,直后悔自己真是笨蛋了。

    “先把蚊香泥压成片,再用切刀直接压出盘……”

    王小菊和徐根生,还有李老实听得一脸茫然。

    江枝说得连比带划,看大家都听不懂,她也急了“唉,小菊,你让你哥再做一个压棉花籽那个机子就是!需要做大些,我已经让二瑞找铁匠打刀片了。”

    这次王小菊是听懂了“婶子,你是说大的轧花机!”

    她以前弹棉花用时需要挤压出棉籽。

    把籽棉从两根滚动木棍中间留出的缝隙通过,让棉和籽分离,叫轧花机。

    “对,用来压面也一样可以,做大些三排木棍,至少能一次很宽的面皮。”江枝见王小菊听懂,这才松一口气。

    药坊制药片是先擀出药皮,再用固定模具压出药片形状就是。

    现在蚊香盘也可以一样的方法,先压成平面,再用环型刀具在平面切割下来。

    只是这螺旋环型的刀具有点考人,江枝已经用纸画出蚊香盘的双螺旋,让铁匠纹路照着打刀。

    二瑞拿着图纸进城找人加工去了,顺带也去给向德金家送“月米”。

    巧云正月初八生了小老二,前两天德金媳妇也生了,还是小满进城去正碰上赶紧回来说,现在二瑞就去送礼。

    对改进技术,怎么提高生产量,王小菊是最感兴趣。

    “滚筒压片,刀具切割……剩下的那些片泥边角料再丢回拌料桶里进行下一次压片,做好的蚊香盘需要晾晒烘干!”

    “那就还需要再建一个烘干房!”

    “这好建,药坊就有一个,有烘干房,以后晾蚊香盘就快,不担心下雨!”

    在江枝的引导下,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慢慢设计出一条土制流水线。

    至于工钱结算,江枝没有再出主意,在场的三人一个比一个人精,总会想出周全方案。

    现在药草原料已经得到解决,只要这流水线一上,日夜不停倒班,生产量翻几倍。

    王小菊三人都兴奋起来了。

    去年卖出的蚊香刚刚把村里各项开支完,没有盈利,要是生产量翻倍,就意味着大家的荷包鼓起来。

    “我还有一个建议,如果蚊香作坊要大量生产,最好是把各家土地租给那两户后来的流民耕种,也可以让石家多种地。”江枝不失时机提醒道。

    来村里落户的两户流民虽然修了房,但能种的地少,又被排除在外面作坊外面,收入有差距。

    这一点江枝也没有办法说服村民,毕竟当时就承诺过。

    村长可以收流民进村入户,但不能随意安排人进作坊,这得由小组长们决定。

    他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只能从村民手里低价租地。

    村民们想上流水线挣钱,肯定就没有以前那么多时间干农活,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请人种。

    还有石家同样如此,虽然允许石家进作坊,但这一家人反应慢,动作跟别人合不上拍,反而拖慢进度。

    更何况现在上流水线,有“夺命一桶水”的王小菊在,肯定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