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这次学聪明了,没亲自来说,而是写了奏疏。

    内容写道,昨天看了街头的演示之后,对这雷电之学极为好奇。

    所以他要去春和大学上学,学成之后,为国效力。

    结尾很没诚意地写道:

    打已经挨过了,请父皇恩准。

    朱元璋看了,便冷哼一声。

    皱起眉头思索一阵。

    宣了陆知白过来。

    朱元璋先问了一下大学建设的进度。

    陆知白回说:

    “已在收尾了,这几天择吉日吉时,就可以开学。”

    朱元璋又问道:

    “学生都报名了吗?”

    陆知白道:

    “还没有呢,已确定了一些,这两天准备正式报名。”

    朱元璋思索了一阵子,把老六的奏疏拿给他看,自己又继续批阅其他的。

    陆知白看了之后,飞快揣摩了一下老朱的意图。

    按理来说,如果朱元璋心里没想法,直接批复不行就是了,没必要叫他过来。

    看来老朱心里虽有想法,却又有些犹豫。

    陆知白微微一笑,道:

    “陛下,如今学生还没到位,不过大学的名额暂时只有一百个,极为金贵。

    那沈旺,就想给他的孙子谋个位置,跟我说了好几次。

    甚至愿意拿出千两银子做一年的学费,可我没答应。”

    朱元璋下意识地低声道:

    “一年千两?”

    他眼睛倏的亮了起来,却问道:

    “沈旺为何非要他孙子入学,你这大学教的是商贾之事?”

    陆知白笑着回道:

    “陛下,又没外人,臣就直说了。

    这大学乃是太子冠名,周王也挂了医学教授的虚名,儿臣不才,也是驸马,又担任副院长。这样的学府,整个大明找不出第二个来。

    也不求学有所成了,只要能进来,就是光宗耀祖的事,能写进族谱的。”

    朱元璋听了微微颔首,心中自然明白。

    对于商贾来说,这或许是接近达官贵人最快捷最省钱的途径!

    这区区一个学校,就有太子、亲王和驸马。

    太子可是储君啊,别的地方哪有这样的好事!

    陆知白不再言语。

    朱元璋也在沉默,心思却像闪电一般飞速转动。

    他已完全明白陆知白为何提起沈旺。

    但朱元璋不禁也有些犹豫,感叹道:

    “这学生的名额,竟也能买卖了?!”

    他的神色,有些不善。

    陆知白赶忙辩解道:

    “陛下,儿臣可没答应他。

    再说了,大学刚建立,招生标准不同于国子监。

    要是他的孙子有某一方面的才能,自然可以入学。

    至于收些学费,他家财力雄厚,想为学校建设出份力,也没什么不妥。”

    陆知白轻描淡写的,就把买卖名额,变成了捐赠学校。

    朱元璋目光幽幽的望着他道:

    “那国子监祭酒,若是敢像这般买卖学生名额,便是咱的亲外甥,也得拉出去砍了!”

    今年的国子监祭酒,乃是武将李文忠兼任,可谓文武双全。

    陆知白微笑着道:

    “国子监乃是抡才之所,意在朝堂,自是端庄肃穆。

    我这大学,教授的是一些杂学,为民生、接地气,怎能与之等量齐观?”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

    “你知道就好。”

    他又拿起了老六的奏疏,看了又看,眼睛一眯问道:

    “想要入学的商贾,不止沈家吧?”

    陆知白赶忙应道:

    “陛下圣明,共有三家。主要是这些新生,少了厉害的同窗~”

    言下之意,要是有牛逼的同窗,还会有更多人想进来。

    朱元璋沉吟着,哼了一声,道:

    “每年千两的学费,就想进太子的大学?”

    陆知白闻弦歌而知雅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