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在应天府范围内的学生,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满脸的羡慕。

    他们也渴望回家过节啊!

    陆知白虽然操心这些娃儿们。

    但自己又不是保姆,不能时刻守着,终归还是得放手。

    他反复叮嘱了好几遍,注意安全。

    还特别强调,不准生喝小溪里的水,有寄生虫!

    陆知白和朱棣兄弟三人,连李景隆都未带上,直奔皇城,下午才抵达。

    各自回家歇息了几个时辰。

    傍晚时分,又各自进宫了。

    朱元璋在御花园中设了家宴。

    一轮明月已然升起,宛如一个喷香的硕大鸭蛋黄。

    坐席早已布置妥当,分为三处。

    分别是老朱和他的长子、后宫。

    以及男眷、女眷。

    各自分开就座。

    “今日中秋佳节,乃是团圆之日。

    有些人即将就藩,故而,今年这佳节,不可错过……来人,赐酒。”

    朱元璋面带微笑说道。

    “谢陛下!”众人齐声回应。

    宫廷乐师开始演奏,丝竹之声悠悠响起。

    各种各样的珍馐美馔,如流水般被端了上来。

    糕点、烤鸭、猪蹄儿……

    “来,大家共饮此杯!”朱元璋举起酒杯。

    众人纷纷举杯相应。

    简单走了个流程后,大家便各自吃喝起来。

    毕竟是家宴,气氛倒也没那么严肃。

    朱棣、朱橚和朱桢因排行相连,自然坐在一起。

    陆知白也在他们身旁。

    众人边吃边低声交谈着。

    朱橚此刻略显郁闷,因为明年要去就藩的,正是他至亲至爱的四哥燕王啊。

    朱棣倒是看得很开。

    他早迫不及待要去封地了。

    毕竟有赋税可以收取,离边关也近,有空还可以去大漠耍耍……

    朱桢只管埋头吃东西,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

    陆知白则较为斯文,吃得不多,但专挑好的享用。

    四个人吃酒吃肉,相互递菜,有时还会争抢一番。

    一旁的齐王朱榑(f),转头看向他们,目光中透着几分复杂,似乎有点羡慕。

    朱元璋身边。

    一堆后宫嫔妃,正陪他聊着天,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

    达定妃巧笑嫣然,轻启朱唇,说道:

    “陛下,近来齐王朱榑,学业可有了不小的进展呢。”

    她是齐王的生母,膝下还有个潭王。

    她的声音轻柔婉转,眼神中透着殷切的期待。

    还不忘斜睨朱桢的生母胡充妃一眼。

    那眼神中,似有示威之意。

    毕竟,驸马是个不靠谱的。那春和大学,虽然在太子名下,听说名声可不怎么好呢……

    朱元璋听闻,便龙颜大悦,望向齐王,目光中满是欣喜,问道:

    “哦?吾儿当真如此长进?”

    朱榑被当众夸赞,脸上微红,泛起一丝得意之色,起身恭敬道:

    “儿臣愿当场背书一段,以证所学。”

    说罢,便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乃是颇有难度的《孟子》。

    齐王声音洪亮,抑扬顿挫,颇有几分文人雅士的风范。

    背完之后,还得意洋洋地瞥了一眼朱桢,眼神中满是炫耀。

    陆知白等人在附近看热闹。

    陆知白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明白这是后宫争宠的手段。

    不由得有些想笑,又觉得悲哀。

    后宫嘛,母凭子贵。

    但儿子长大之后,若是没有本事,母亲也就贵不起来了,除非很得皇帝宠爱……

    母子一体,一损俱损。

    朱棣只看了一眼,便不感兴趣,继续吃肉喝酒。

    朱桢疑惑地抬起头来,还在吃着烤鸭,嘀咕道:

    “怎么突然背起书来了?”

    陆知白微笑,心想,恐怕一会儿就轮到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