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团宠小女喜种田 > 第377章 人类的劣根性
    农庄那边,年前就定好了规划,猪舍、鸡舍和暖棚,还有蔬菜田,瓜田,都要张罗起来。

    如今刚开个头,没有人手了。

    怡安无法之下,只能在周边寻短工。

    人类劣根性,总是因为土生土长这四个字,就天然带了几分骄傲之气。

    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一般。

    简家这个强龙,要压地头蛇,依旧秉持低调行事作风是不成了。

    所以,怡安一开始就把招牌扛了起来。

    对外招工时候,给的工钱比市价高那么一成,中午供一顿饭。

    有人问询是谁家府上,就说新科榜眼简大人府上。

    科考刚刚过去,又因为榜眼闹得城里翻了天,即便身在城外的普通百姓,多少也知道一些。

    于是,简家不好欺负的标杆就在人人心里都竖了起来。

    等到短工们来干活儿,吃饭时候,村人和短工混在一起说笑,再假装得意的说几句,“我们东家,那可是大人物。塞外戍边军十几万,都要叫我们东家一声先生呢。

    “就是这京都附近,还有不少退伍老兵,简直是随叫随到。可惜,他们过来干活儿,肯定不要工钱,我们先生又不肯亏待他们,怪为难的,所以就赶紧雇了短工。”

    旁人也说道,“是啊,其实不说退伍老兵,就是京都里,放出消息,怕是也不少人派了家里的奴仆来帮忙。我们东家可是皇上亲口承认的师弟,不知道多少人上赶着巴结呢。”

    短工们听到这话,更是收起了轻视之心,干活儿不敢有半点儿拿乔。

    因为简家农庄的活计,不是非他们不可啊。

    他们随时可以被替代,简家找人容易,他们再找这样高工钱的活计却难了。

    更何况,他们端在手里的午饭,二米饭铺了一层白菜炖肉。

    不但一层油,每人还保证了两片肉,管饱顶饿有油水,人人吃的简直太满足了……

    就这般,胡萝卜加大棒,短工们就像小毛驴一样,被牵着鼻子走了一个多月。

    农庄的活计也就忙的差不多了。

    刀老二早就从城里院子撤出来,扛起了农庄这边的所有活计。

    每日风吹日晒,他可是黑了足足好几层,扔到地里都快认不出了。

    但效果也是显著的,两排猪舍建了起来。

    离得不远就是鸡舍,甚至是蚯蚓养殖的池子也都齐备了。

    远处的田地里,种了一半的寒瓜,四亩地的各色菜蔬,其余都是玉米土豆。

    庄子前边的避风向阳之处,还建了暖棚,旁边带了两间小土房,备着看暖房之人居住。

    猪仔已经派人去附近走动,收买了。

    鸡仔要等刀老大媳妇儿手工孵化,换种蛋,孵化,喂养,估计小鸡下蛋时候,也是秋末了。

    正好能够赶上缺蛋的空窗期,再加上暖棚的青菜,窖养的蘑菇。

    到时候,京都各个酒楼饭馆和大户人家,就都是农庄的钱袋子了。

    年底,不用算寒瓜的收入,只鸡舍和暖棚就绝对能回本了。

    当然暖棚种菜就是幌子,真正的“聚宝盆”还是空间。

    就说如今田里的寒瓜秧和蔬菜秧,几乎都是空间出品。

    虽然从空间移栽到外边来,口味要差了一些。

    但也绝对比旁人家里种的好太多了。

    这就是简家重开生鲜铺子的底气!

    怡安忙的脚不沾地,两三日才能回一次城。

    简大成那边更是,恨不得人人都长出八只手。

    百姓对衙门已经失去信心了,要推行计划,就必须先付出一些诚意。

    于是,简大成把家里的银子都拿了去。

    当着百姓的面前,签订契书,收购他们田里的土豆,然后把预付的银钱交给县衙,平了他们秋日的税银。

    之后他们只要好好种着土豆,秋日时候,他们不但有机会进作坊做工,赚工钱。

    更有机会拿到粮食,足够他们一家老小平安过冬。

    百姓们亲眼看着白纸黑字,再看着税银册子,总算放了心。

    回家之后,他们再也不嫌弃田里的土豆了。

    该拔草就拔草,该松土就松土,盼着土豆多结一些。

    一斤就是两文钱啊,平了税银,换了粮食,说不定还能再有点儿余钱呢。

    日子过的死气沉沉,是因为看不到希望。

    如今简大成给他们的日子,带来一道光,人人本能的就奔了过去。

    不见得是相信简大成,更多是想要逃离这种压抑痛苦的日子。

    而简大成也不在乎百姓们到底相信谁。

    只要他们听话,秋日时候见到利了,就都改成相信他!

    冯老太虽然知道儿子和孙女会很忙,但也没想到,会忙成这个样子啊。

    隔两天见一次孙女,五六日见一次儿子。

    儿子和孙女还很少能碰到一起!

    这简直比戍边军后勤营初建还要忙啊!

    幸好,她还有点儿营生,包子卖的很是顺利,几乎垄断了整个市集,甚至还有人专门跑来尝鲜。

    钱夫人最开始,不过是帮忙搭把手,后来居然也渐渐体会了做买卖的乐趣。

    整日里,她比老太太跑市集还要勤快……

    不说简家如何忙乎,日子红火。

    只说大将军府里,大夫人终于接到了大将军的书信。

    简大成离开塞外的时候,大将军生怕他在京都受欺负,特意动用了多年的人情,给他引荐了几个老友。

    甚至戍边军一些调任回京的将军,也汇集成名单,交给简大成,就是备着他有个不时之需。

    结果,给简大成下绊子的,不是他担心的那些人,反倒是他的亲闺女。

    接到家里消息的时候,他气的差点儿吐血。

    碰巧,孙先生和赵先生等人带了学子们回到塞外。

    简大成考取榜眼,待家乡学子如何周全,如何照顾,已经传扬的人人皆知。

    塞外人人都已简大成为荣!

    结果,塞外的骄傲,塞外人人称颂的简先生,居然被他的亲闺女差点儿毁了前程!

    这叫什么,拍蜂子,扇到自己脸上了!

    他当时就写了书信,交给亲兵,日夜兼程送回京都。

    大夫人看完就笑了,这几日她气的半死呢。

    李芳菲那日被绑回来之后,就绝食,哭骂,吵得恨不能整个府邸都翻天了。

    她多少次想拾掇,都顾虑重重,如今可是名正言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