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 第396章 幸好没生闺女,一句话得罪四家
    王小北出了院子,骑上自行车离开。

    路过王家富与胡景同两家时停了一下,扫描了一下没什么异常就继续往前走。

    他并没直接回家,而是转道来到四道湾胡同。

    到了地方,王小北直接推门进去。

    只见屋内灯火通明,莫琦正糊着纸盒。

    王小北走进堂屋,望着她忙碌的样子,不禁摇头苦笑:“这大过年的,你还在弄这些?真是服了你!”

    莫琦看到王小北,连忙放下手上的纸盒,红着脸说:“这大晚上的,我一个人也不知道做什么,实在无聊,就糊糊纸盒子过过时间。”

    王小北听到这话,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他看了一下屋子里,然后转向莫琦说:“年后估计有一段时间我来不了,你要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就去子昂他们那儿找人。”

    莫琦听完,轻轻点头答应下来。

    王小北随即走到对面,推开房门。

    室内映入眼帘的是最近一个星期收上来的东西,白酒、罐头、盐以及各类副食品。

    地下室也挖了有一星期,不过还没有全部弄好。

    与地窖相比,地下室要麻烦不少。

    王小北看了一圈,确认没什么问题,这才关上门。

    转身对着跟在身后的莫琦,招呼说:“行,那我走了。”

    说完,挥了挥手,便转身离去。

    到了家里,王小北发现刘佳正坐在自家屋里,脸上还挂着泪痕,与小菊玩着。

    他心中疑惑,不禁问道:“妈,这是怎么了?”

    张美英解释道:“雷甄要生了,刘藤去医院陪护,家中没人照看孩子,就暂时托给我们。你大姐和小菊晚上不是一块睡吗,索性让她过来一起住。”

    “原来如此。”

    王小北听后恍然,暗自计算时间,好像确实临近预产期。

    “是赵兴德送她去医院的吗?”他接着问。

    “对,是他用板车送去的。”

    王小北听后微微点头,医院离大院也不远,出了胡同只有几百米。

    刘藤家的媳妇要生了,为这个新年增添了一份高兴的气息。

    一家人围坐家中,坚持守岁到12点,随后才回屋睡觉。

    不过,出去打牌的王家和还没有回来。

    小西与小菊则因为压岁钱被收走,也是闹腾了好一会儿才睡着。

    第二天,王小北被王梅的催促声唤醒。

    “小北,赶紧起来,咱们早点去看庙会。”

    王小北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这会儿才天亮,六点来钟。

    其实他早已经醒了,只是躺在床上闭目养神,毕竟长期形成的作息规律已经让他习惯了这种早醒的状态。

    “这会儿去也忒早了吧?”王小北嘟囔道。

    经历过现代社会各种景区的人山人海,他对这种热闹场合实在提不起兴趣,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摩肩接踵的场面。

    “走啦走啦,庙会上热闹得很,好多玩意儿都不要票呢!”

    王梅兴致勃勃地催促。

    这时候,王小东已经起床了,小西一听庙会也是瞬间来了精神,一个鲤鱼打挺蹦了起来:“大姐,小北不去我去!”

    王小北立刻一脚踹过去,小西猝不及防,摔了个四脚朝天,直接趴在了土炕上。

    “你小子反了天了是吧?连哥都不叫,直接喊小北了?”王小北大声训斥。

    小西慌忙爬起来,连连求饶:“哥,我错了错了,我口误,真错了!”

    王梅见状,笑骂道:“小西你个皮猴,就是欠揍,爸跟爷爷如果知道了,非得揍你一顿。”

    “这家伙就是欠揍。”

    王小北边说着边麻利地下床,穿着双旧棉鞋,裹上棉衣,径直出门刷牙洗脸去了。

    小西则磨磨蹭蹭地爬起来,慢吞吞地跟在后头。

    待几人来到院中,已有不少邻居开始忙碌起来。

    王小北拿着牙刷,径直走向水池,准备洗漱。

    “刘藤那小子真是好福气,新添了个胖小子。”

    程大妈与杜大妈站在门口,低声交谈着。

    “可不是嘛,要是像周寡妇那样只会生女儿,可就糟心了。”

    杜大妈附和道,最后一句声音略大,引人侧耳。

    不巧的是,这话恰好飘进了住在隔壁的刘慧耳中。

    她脸色陡然阴沉,手一扬,将手中的洗脸水狠狠泼向院中,溅起一片水花。

    杜大妈察觉不对劲,立刻满脸堆笑,尴尬地解释:“刘老师,你别误会,我可没说你……”

    刘慧冷冷地瞥了她一眼,默不作声,端着脸盆转身回屋。

    程大妈在一旁悄悄递了个眼色,似乎在暗示什么。

    见刘慧离去,杜大妈低声咕哝:“我又不是说她,她自己这么觉得的。再说了,我说的都是实话,他们家不就一个闺女么……”

    声音越说越小,最后几不可闻。

    二人又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起来。

    王小北轻轻摆手,心中暗道:这是真管事大妈啊,这一句话,相当于得罪了3家。

    若再算上季珊,那可就是4家。

    大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消息传递的速度堪比光速,哪怕一丝丝的动静,都能传到别人的耳中。

    “喂,你是什么人?鬼鬼祟祟地躲在那里!”

    正琢磨的时候,杜大妈洪亮的嗓音骤然响起,指着角落里一位中年男子喝问。

    那男子面容憔悴,黝黑的皮肤映衬着破旧的棉袄,活脱脱一个逃难的。

    他背上铺盖卷,身后还跟着一名略显沧桑的妇人和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

    面对杜大妈的话,男人畏畏缩缩的道:“同志你好,我们来找季珊,听说她住这儿,特意过来找她。”

    杜大妈一听季珊,立刻放松警惕,心想也许是乡下的亲戚。

    毕竟如今农村生活困难,投靠城里亲戚的不在少数,这种情况早已经司空见惯。

    她随手指向季珊的家:“喏,就是那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