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活阎王 > 第224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啊?”

    齐泰顿时一脸懵逼。

    自己不过是多嘴了一句。

    怎么就被打了?

    “陛下,我....”

    没等他多说一句。

    蒋瓛就走到了他面前,将他拉到了一边。

    不多时。

    一道道惨叫声便响了起来。

    朱元璋连一眼都没看,而是死死盯着张宁,再次厉声问道:“张宁!咱最后再问你一次,这笔钱你免还是不免!”

    “不能免!规矩就是规矩!”

    “就算陛下再问一万次,还是不能免!”

    张宁的回答愈发坚决。

    老朱有他的立场,他也有他的立场。

    这一点他是不会变的。

    可气在头上的朱元璋听到这话。

    当即吼道:“好,很好!”

    “既然你还没想明白,那就给我回诏狱好好想想!”

    “来人!”

    “给咱把张宁关进牢狱!”

    话落。

    两个锦衣卫就走了过来。

    张宁大概知道朱元璋的意思。

    也没多说什么。

    便跟着锦衣卫向诏狱走去。

    而看到张宁被带走。

    原本应该欢呼雀跃的百姓们,此刻却是呆在了原地。

    眼神中却有一种失落感。

    仿佛失去了什么似的。

    但,一时间,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

    .....

    诏狱中。

    当张宁被带到这时。

    却发现朱元璋早已在那等着他了。

    朱元璋一看到张宁,便怒斥道:“张宁,难道你眼中就只有钱吗?”

    “你非得要逼死人家孤儿寡母,引起大乱才肯罢休是吧?”

    “咱一直都这么相信你!”

    “你就是这样回报咱的吗?”

    在承天门下时。

    他可是亲眼看到老百姓眼中都期盼着,他能开口免去谢家欠的钱的。

    而这种期盼。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百姓眼中对朝廷还有这种期盼,还觉得他能为他们做什么事。

    就算外界强敌环伺。

    也不足为患。

    可张宁却直接拒绝了他。

    无异于当众打了他以个大耳光。

    而张宁听了他的话后,却依旧面无表情的坐着。

    这让的朱元璋更加着急了。

    朱元璋看着他一副倔强的样子,不禁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张宁,只要你把谢家的债给免了,咱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

    “你现在也可以直接回提举司办差!”

    “怎么样?”

    他抬头望向张宁。

    张宁却依旧坚持己见,挺直了身子回道:“陛下!若是还想让臣继续管理宝钞提举司,那就该听臣的,谢家欠的钱,必须一文不能少!”

    “该给的违约金也必须要给!”

    “如果到期未能偿还,我们就必须依法接收他的家业。”

    “你!”

    朱元璋愤怒地瞪着张宁。

    “你怎么就这么固执?就不能灵活处理一下?难道还要咱求你也不行?”

    “你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

    “你看看,你都把金陵的百姓逼成啥样了?”

    “难道非要让百姓生活如此艰难,你才能满意吗?”

    张宁深吸一口气,坚定地望着朱元璋说道:“臣知道陛下的想法!”

    “但百姓何苦之有?”

    “他们每天能在砖窑搬砖,拿着一天两百文钱的工钱!”

    “这种苦,臣确实受不了!”

    朱元璋立刻反问道:“那你为何还如此咄咄逼人?”

    “怎么咄咄逼人了?”

    “他们如今生活,不是比过去要好很多!”

    “在砖窑里干活虽然辛苦,但总比挨饿强吧?”

    “他们至少不用每天守着那一小块田地,每天祈求风调雨顺吧?”

    张宁的声音在诏狱里回荡。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紧咬着牙,目光如炬地盯着张宁问道:“难道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我大明繁荣昌盛吗?”

    “是的,必须如此!”

    张宁坚定地回答。

    “为什么?”

    “因为目前我们大明还不能让每个人都吃饱。”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大明的潜力!”

    朱元璋看着张宁,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你把人逼上绝路,难道也是为了大明好吗?”

    “没错!”

    “就死了一个谢掌柜,就就能让金陵的孩子们,从今年起读上书,不会再有人因为看不起病而白白死在家中!”

    “为何不是呢?”

    朱元璋声嘶力竭地吼道:“难道谢掌柜的命不是命?”

    “谢家人的命不是命?”

    张宁立刻好不退让的反驳道:“他的命是命!但那些因为没钱看病,没饭可开饿死在街头上的人就不是命了吗?”

    “那些没钱读上书的娃子们,就活该一辈子在苦难中挣扎?”

    “还是陛下觉得自己吃饱了?”

    “就不用理会他们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当即怒瞪了张宁一眼。

    但理性让他冷静了下来。

    “但是,事情要一步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宁听此,当即冷笑道:“陛下如今高枕无忧,自然这样说。”

    “但您可明不白,如今还有多少人因为吃不上一口饭,而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要是耽搁一年,又有多少娃子错失启蒙的年纪?”

    张宁明白。

    他正在开启一个充满未知的盒子。

    里面的东西可能会改变人的本质,可能会让人迷失。

    但他坚信。

    他现在所做的。

    正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中,那些未曾触及,以及输掉的领域。

    纵观宋、明、清。

    其实资本主义就萌芽已现了。

    但都未能发展壮大。

    那是因为仅靠雇佣关系,是无法促进其成长的。

    而借贷关系才能使其破土而出,激发变革力量。

    人们普遍都对财富有追求。

    但当财富仅是数字堆砌时,其吸引力会减弱。

    真正掌握这些数字的是社会精英,而当他们不再追求财富增长时,社会进步也会停滞。

    历史上的宋、明、清皆如此。

    只有让精英的财富面临风险,他们才会推动社会前进。

    资本主义在这片土地上难以扎根,因为它的发展常伴随着不公与冲突。

    在中原,走投无路并非只有死亡一途。

    历代统治者也深知这一点,这也是资本主义难以成长的原因。

    张宁决心将这萌芽拔出来。

    而现在他借助大明宝钞的威势,去翻开这新篇章后。

    不管是他。

    还是朱元璋都无法把他关上。

    至此。

    他想做的已算是完成了。

    朱元璋紧盯着张宁,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咱辩不过你,但你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不是你的棋子。”

    “即使你做得再正确,一旦百姓感到不满。”

    “那就会有更多无辜的人受苦!”

    他并不理解张宁所说的那些深奥理论。

    但他清楚。

    如果百姓无法生存,

    他们就会反,就会引发动乱。

    那时将会有更多的人流离失所!

    说完。

    他便转身离去。

    历史公会中。

    历代的帝王们也正茫然地注视着屏幕里的张宁。

    明英宗:“@明世宗,你看清楚了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明世宗:“我也不是很明白,但直觉告诉我张宁的做法是对的,可理智又告诉我,太祖爷爷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明英宗:“你这什么都不懂,还能说得这么头头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