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活阎王 > 第378章 大明复兴梦
    京城。

    皇宫内。

    自从张宁离开后,朱由检办事就提不起精神。

    缺少了张宁的辅佐和建议,他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纰漏。

    这让得朱元璋十分不满。

    时常都会逮着他来骂。

    一来一回的。

    他做事都开始有些束手束脚的。

    完全没了当日的精气神。

    “唉~”

    他叹了一口气后,看向了一旁的王承恩,不由地开口问道:“承恩,张先生那边这有消息了吗?”

    锦衣卫和东厂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张宁的动态,几乎每隔两三日,便会有关于他的报告呈递到他面前。

    他也时常会问一下的。

    王承恩出列,恭敬的回禀道:“回禀陛下,目前暂时还没有!”

    “行吧!”

    朱由检挥了挥手。

    随后又看了一眼历史公会朱棣的头像。

    本来张宁南下后。

    朱棣会时常跟他说一下情况的。

    有时候甚至还会给他建议,帮着他处理政事。

    结果朱棣随张宁南下一个月后,就回去处理自己政事了。

    根本没空空理会他。

    朱棣离开的一个月内。

    导致永乐朝那边积压了不少事情要处理。

    朱高炽和朱高煦也时常吵架。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就让朱棣回去处理事情了。

    朱棣暂时也无法脱身。

    不过朱棣在回去的时候,也跟他说过,张宁在苏州全歼倭寇四千多人,取得重大胜利的事情。

    虽然张宁还没回来。

    但朱由检还一直在给他记着这个功绩。

    等他回来封赏的。

    除此之外。

    在张宁离开后,他也决定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让东厂复工了!

    锦衣卫虽然遍布大明各地。

    但与朱元璋、朱棣时期的锦衣卫相比,已经大不如前。

    早期的锦衣卫都是正直之士,贪污受贿的现象极为罕见。

    然而如今的呢。

    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等现象层出不穷,导致锦衣卫中真正能坚守原则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锦衣卫人数庞大,内部关系也十分错综复杂。

    掺杂太多利益纠葛了。

    想要自我清理和整顿极为困难。

    无奈之下。

    朱由检只能重启东厂了。

    他咨询过朱元璋,朱元璋也十分赞成。

    毕竟,东厂的掌管者是太监,尽管太监们有各种缺点。

    但他们对皇权的忠诚度相对较高。

    也易于驾驭!

    用于制约锦衣卫是最为合适的。

    嘉靖帝朱厚熜当初启用太监,正是出于这一考量。

    当然。

    这平衡的度量掌握在朱由检手中。

    目前,东林党已被清除大半,贪官及不作为的官员也遭到整顿,留下的大多是朱由检提拔的忠诚之士。

    简单的来说。

    现在朝堂上的官员现在大多是真正为朱由检、为大明效力的人。

    因此他让东厂复工也没有什么人反对。

    十分的顺利!

    至于东厂的最高领导权。

    自然就落在了他身边的王内侍王承恩手中,他不仅与朱由检关系密切,而且处事分寸得当,是东厂督主的理想人选。

    至于锦衣卫的指挥权,则落在了骆养性身上。

    以实现权力平衡。

    骆养性出身于显赫的勋贵家族骆家。

    祖上自明初便侍奉在皇帝身边,家族三代都在锦衣卫中占据要职。

    骆养性从锦衣卫百户起步。

    一直以其谨慎正直和卓越能力著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

    朱元璋便选择了他来掌管锦衣卫。

    “好了!”

    “回去休息吧!”

    处理完手头上的事儿后,朱由检就准备回去休息。

    “陛下!”

    “福建来报!”

    也就在这时。

    锦衣卫骆养性突然跑了进来。

    “是谁的来报?”

    朱由检眉头不由一展,当即看向了锦衣卫。

    “回陛下!”

    “是张先生在福州府发来的消息,我一接到消息便亲自送来了。”

    骆养性立即将密信上前递给了王承恩。

    朱由检听到是张宁来信后,眼中顿时闪烁出了一抹光芒。

    张宁自南下以来,甚少有消息传回!

    如今紧急传讯,定非寻常之事。

    “快,快说说张先生给朕传来什么消息了!”

    朱由检迫不及待的说道。

    骆养性直接回禀道:“启禀陛下!张先生在信中说,他在福建发现了一处宝藏,且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宝藏藏在何处!”

    消息送达京城后。

    骆养性就立刻审阅了密信。

    当他看到信中的内容后,整个人都震惊了。

    张宁在京时。

    与骆养性并无太多交集。

    一是地位悬殊,张宁平日往来的不是朱由检,便是几位阁老大臣,或是代表朱由检的王承恩,鲜少与其他官员交往。

    二是张宁鲜少外出,虽不至闭门不出,却也很少闲逛交际。

    大多时间都在府中。

    骆养性当时仅是一名千户,与张宁自然无甚往来。

    尽管如此,骆养性对张宁的名声和地位早有所闻,知晓他深受皇帝的器重。

    因此,当他首次接到张宁的消息时,他出于好奇多留意了几分,没想到竟是如此关键的情报。

    “宝藏?”

    朱由检听到这个信息后,当即一怔。

    随即抢过了王承恩手上的密信。

    而当他打开密信看了一眼后,发现密信内容极为简洁。

    仅仅只有一句话:

    “扬州宝灵寺疑似有隋炀帝藏宝之地。”

    这短短一句话。

    让朱由检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狂喜。

    当初朱棣与张宁讨论隋炀帝宝藏的时候,朱由检虽未发言,但通过历史公会却听到了他们讨论的整个过程。

    当时张宁向柳如是提及隋炀帝可能埋藏宝藏的想法时,柳如是并未在意,而朱棣和朱由检却是铭记在心。

    因为作为皇帝。

    朱由检和朱棣在宫里,都能看到一些普通百姓看不到的秘史的。

    这些秘史记录着各朝各代的秘密。

    当然。

    这些秘密并非一定是确凿的。

    仅仅只有部分记载。

    很多都是经过调查,查不到然后放弃了的。

    这个隋炀帝宝藏当初他们大明其实也有派人去查。

    后来查不到才放弃了的。

    他没想到张宁真的找到了确凿的线索,并且将消息火速传回了京城。

    足以看得出。

    这个消息是十分可靠的。

    朱由检兴奋得几乎合不拢嘴。

    “哈哈哈!太好了!”

    “朕早就说过张先生是朕的福星了,现在看来果不其然!骆养性,这消息的内容你应该已经看过了吧?”

    隋炀帝的宝藏,足以复兴一个帝国!

    要是得到了这个宝藏。

    他的“大明复兴梦”便很快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