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活阎王 > 第477章 朕只要结果!
    确实如吕纪所说。

    还有两个月就是秋天了。

    要是蒙古鞭挞在秋天袭击大明。

    那张宁的时间确实有些紧迫。

    如此想着。

    张宁便看着吕纪,说道:“吕大人此事其实也不用太过惊慌,我之前已向陛下呈了密折,现在就等朝廷的粮草和大军调动便可。”

    打仗嘛。

    他张宁又不是没指挥过。

    不过他也知道。

    想要击败草原上的骑兵,大明肯定会付出巨大代价的。

    如今他们能调动的军队加起来。

    不过两万人。

    步兵部队缺乏骑兵支援,其行动能力明显不足。

    幸运的是。

    如果鞭挞来袭,他们还有城墙进行防守。

    不用冒险去正面交锋。

    这也算是他们目前的优势了。

    “您早就安排好了?”

    吕纪听到张宁这么说,登时吃了一惊。

    要知道。

    他们刚才没多久才确认了蒙古人潜伏的目的。

    没想到张宁竟然就已经告知了天子。

    还让他准备好了粮草和大军了?

    这不得不让他佩服张宁的深谋远虑。

    张宁默默的点了点头,随后安排道:“追踪蒙古鞭挞的线索就交给你了,至于防御方面的就交给我吧!”

    “全听张先生的安排!”

    吕纪对张宁并不完全信任。

    但这段时间与张宁相处后,他越发佩服张宁了。

    特别是张宁眼神中那股自信。

    让他不由的对此人产生了莫名的信任。

    “去吧。”

    张宁安排完后,就不再与吕纪啰嗦。

    随后各司其职起来。

    调动兵力的调动兵力,搜查潜入的奸细就去搜查。

    两人配合下。

    效率也格外的高。

    而他们两人的行动也很快引起了朝廷和朱佑樘的注意。

    在朝堂上。

    朱佑樘看着九位内阁大臣询问了起来。

    “现在张宁和锦衣卫都已经确认,蒙古鞭挞人计划要在秋季对我大明边境进行袭击了,各位阁老有何高见?”

    九位阁老听到张宁名字后。

    互相相视了一眼。

    最后刘吉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我们应该召开一次廷议,选拔将领前往西北加强防御。”

    这时。

    刘健也走了出来提议。

    “没错,张宁虽然很有能力,但在军事方面可能还是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将军,因此,还是让他负责后勤工作为好。”

    “毕竟此事可是有关大明边境安危的。”

    在众多阁臣中。

    刘健作为首辅,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其他几位则是策划者,负责提出各种策略。

    李东阳和谢迁倾向于采取激进措施。

    而刘吉等人则更倾向于稳健行事。

    可以说。

    内阁中的谭非在其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如今看到刘健这么说。

    不少阁臣也是纷纷附和。

    他们并不是故意针对张宁,更多的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的。

    毕竟他们确实没有见过张宁在军事上的实力。

    可在这些阁臣说出自己态度后。

    谢迁确实说道:“我认为各位所说,有所不妥。”

    “张宁和锦衣卫的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隐约透露出他们准备迎战敌人,这表明他们士气高昂。”

    “如果我们贸然打断他们行动,只会打击那边将士士气。”

    “臣怕到时候会出啥幺蛾子。”

    听到谢迁这般说。

    其他阁臣都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能出啥幺蛾子?”

    “我们派些经验丰富的将军过去不就成了?”

    刘吉不服的说道。

    “战士上战场,士气是很重要的。”

    “而且张宁他们不久才带领他们打了胜仗。”

    “这算什么胜仗?不过是在宅子里围剿了些鞭挞人而已。”

    “…..”

    转眼间。

    几位阁臣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看到这一幕。

    朱佑樘不由的摇了摇头。

    他倒是希望张宁能一直指挥前线的。

    毕竟张宁的能力有目共睹。

    而且自己太祖爷爷也跟他说过可以信任张宁。

    但他作为皇帝。

    又是年轻的皇帝。

    他还不能做到独断专行,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平衡。

    在几位阁臣激烈争论时。

    他沉思了好一会,才做出了决定。

    “各位阁老,你们的观点都有道理,朕也感到为难。”

    “不过,朕还是愿意相信张先生。”

    “这样吧,张先生继续指挥那边的两万兵马,同时让兵部尚书余子俊带领八万兵力,前往西夏!”

    刘健闻言。

    当即抬头看向了朱佑樘。

    “陛下,那么双方的统帅权归谁?”

    朱佑樘直接回道:“各自负责自己的部队,战事可以协商,但朕只要结果!”

    他这个方案表面上看是给了双方机会。

    但实际上还是更倾向于支持张宁一些,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信任自己熟悉的人。

    “诺~”

    朱佑樘既然已经做出决定。

    一众阁臣也不再反对,纷纷表示同意。

    而朱佑樘的诏令一经颁布。

    大明各部各大官员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兵部负责调动兵力和军备。

    工部忙着为士兵们制造新的武器装备。

    而户部则着手调配粮草。

    九万士兵的粮草需求相当庞大。

    而且考虑到战事的不确定性。

    至少需要准备两个月的粮草供应。

    这不仅仅是为了前线的九万大军,还要考虑到边疆守卫部队的需求。

    因此。

    户部实际上需要准备足够十万大军消耗的粮草。

    但由于陕西、四川和贵州等地遭受严重旱灾,大明已经调拨了大量粮食用于救灾,导致近期粮食消耗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

    不少人都慌了神。

    还好的是。

    他们得知朱佑樘半年前交给他们种的高产粮食。

    在这段时间。

    刚好迎来了收成。

    这让得大明的粮食储备有所缓解。

    否则。

    短时间内要筹集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可就难了。

    …..

    庆阳府。

    朱佑樘的命令发出后。

    张宁也很快收到了圣旨。

    他被任命为临时的征北将军,统领两万大军。

    具有便宜行事的全力。

    而这两万大军都是从边疆军队中抽调的精锐。

    算是一个不错的部队。

    他对此也没啥意见。

    不过值得说的是。

    蒙古鞭挞虽说秋季才会发动袭击。

    但在此期间。

    他们从未有停止他们小规模的掠夺。

    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

    抢夺已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他们早已不满足于辛勤耕作以换取收获。

    得知情况的张宁。

    不得不将军队部署到边疆的城池。

    不过他的这些变动,自然逃不过鞭挞人的耳目。

    所以他们很快就减少了对边境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