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亮得晚,苏桐五点多就起了床,背着背篓摸黑上了路。

    到达镇上时才六点钟多,天刚蒙蒙亮。再转去县里的班车,摇摇晃晃到县城已经九点多了。

    苏桐没有耽搁,一路打听到了县城最大的中药店。

    这是一家叫“济福堂”的老字号,据说祖祖辈辈都是行医的,在京城也颇有名气,虽然分号开到县里是近些年的事,但很受当地人认可。

    药店面积很大,一进门便是高高的大柜台,两面都是满墙到顶的百眼柜,另一面却是放了玻璃柜台,摆了些药酒、药膏、清凉油、百凤丸之类的中成药。

    看了这等规模和气派,苏桐心下稍安。

    四下寻了寻,果然在角落一个柜台上找到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收药材”,然后密密麻麻标注了些常见的中药材价格,都是现在极易寻到的中药材,单价都不高,有的还注明了收购要求。

    苏桐朝柜台里看了看,不远处有个小伙子正在看着方子配药,面相极年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

    每称好一味药,便按份数匀称地分倒在几张牛皮纸上,牛皮纸上各种药材已经堆了一小堆了。

    只是他看起来不是很熟练,总是这份倒多了,那份倒少了,还得用小镊子又夹过来一些。

    她等了一会儿,见也没人过来,只好喊了声“同志”,那人这才转过头来,

    苏桐说明来意,那个小伙子便指了指小黑板,“价格都在上面,药材要符合我们的标准才能收。”

    苏桐道:“同志,我的药材是你们小黑板上没有的,我想和你们老板谈谈可以吗?”

    “对不起啊!没有的便不收,这是师傅定好的。”

    “我的药材是不常见的,所以小黑板上不会写,但你们药店一定会需要的。”

    “对不起啊!我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没写的便是不缺的。”

    那小伙子头都不抬,应答得很礼貌,拒绝得也很干脆,估计是像她这样的情况不少。

    小伙子似乎已经配完药了,开始把面前分好的药一个个包成药包。

    苏桐往那边凑了凑,“同志,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帮你一个忙,然后你也帮我一个忙行吗?”

    小伙子抬起头,表情有点愣愣的,“可是我不需要你帮忙啊!”

    “不,你需要。”

    苏桐微微一笑,朝他面前的药包指了指,“如果我告诉你,你少配了一味药的话。”

    小伙子愣愣地呆了两秒,然后像是突然反应过来,猛地低头把包好的药包拆开,又把一边的方子拿过来,迅速比对了一遍,惊讶地抬起头。

    苏桐道:“少了一味全虫对不对?”

    小伙子失声道:“你怎么知道的!”

    刚才药柜里的全虫用完了,还没补上,他就跳过去配下一味药了,结果中间一打岔,配完顺手就包扎起来了,要不是这姑娘发现,他就犯了大错了。

    这时另一个小伙子端着一个木屉从后面过来,喊了声:

    “山子,全虫取过来了啊。”

    然后便往标有“全虫”的药屉里补药。

    山子连忙拿了小称盘过去称了全虫,加入到那些药包里,把药包又重新包扎好,摆在一个写有“取药处”的地方后,他深深看了苏桐一眼,道:

    “你稍等。”

    苏桐没等多久,便看见山子出来,对着她道:

    “跟我进来吧!”

    苏桐笑笑,背上背篓跟着过去。

    “济福堂”不亏是县里最大的中药行,后院很大,还盖有好几排房子。

    虽然是冬天,院子里也晾晒着不少中药材,都是些定期需要通风的品类。

    山子带她穿过院子,走到后面一排房子靠里的一间屋子前,敲了敲门。

    “进来吧!”

    门里有人答道,听声音是个中年人。

    山子推开门,恭敬地说了句:“师傅,人带来了。”

    然后才侧身让苏桐进去。

    苏桐一进门,便闻见迎面而来一阵浓郁的药香,进去后发现里面是间会的小厅,旁边还有扇门,里面应该是个炮制药丸的操作间。

    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年人正一边往外走一边往下摘袖套,刚刚忙完的样子。

    说是老人,也就五十出头的样子,面色红润,眼神沉稳而通透,他朝苏桐点点头,“姑娘先坐一会儿,我去洗洗手就来。”

    同时回头对山子道:“山子,给人沏杯茶来。”

    山子应声出去了,待他把茶沏来时,那位老人也洗好手过来了。

    老人坐下,估计是祖辈行医的原因,极重礼节,说话也很气,“我是‘济福堂’的掌柜,我姓林,名善文,不知姑娘怎么称呼?“

    苏桐想了想,应道:“我叫苏桐。姑苏的苏,桐树的桐,林掌柜便叫我名字好了。”

    在外面,便用自己原来的名字吧,以前的吴桐本也不懂医术,真要传出去了反而不好。

    林掌柜点点头,“苏桐啊,山子把刚刚的事情讲给我听了,他学艺时间不长,刚刚犯了错幸好被你发现,才没有酿成大错,我已经严厉地批评过他了。”

    苏桐有些意外,这山子倒是心性耿直之人,换做一般人怕是就把这事瞒下了吧,他倒是主动就交代了。

    林掌柜正好接着道:“山子资质是差了点,但胜在心性纯良,人品过关,这也是我收他为徒所看重的。不过我倒是有点疑惑,听说你并未看到药方,怎么会发现他少配了一样药呢?”

    苏桐笑笑,“我看见他配的药里有三七、黄芪、水蛭、枸杞、桃仁,便知这药方定是治肝肾亏虚、气虚血瘀所用,我虽不知他一共需配几味药,却知这方子万不可少了全虫,所以才出声提醒。”

    “哦!能请你解释一下为何此方不可少全虫吗?”

    林掌柜笑着问道,分明存了几分考校之意。

    “全虫通络止痛,能扩张血管,有降压之用,与三七同用,为君药。少了这味全虫,这方子就算是白配了。”

    林掌柜连连点头,“难得!难得!没想到你这丫头年纪不大,懂得还不少!”

    又对山子道:“山子你看看,你都学了半年多了,现在也只能帮着配药,可得用功啊!”

    山子连连点头,在一旁涨红了脸,有些不知所措。

    苏桐忙道:“您过奖了!我也只懂些皮毛而已。”

    心中却道,你才学了半年,我可是打小就开始认药,从中医学到西医,满打满算学了怕是有一二十年了。

    林掌柜这才转回正题,“苏桐啊!听说你是来卖药材的,拿出来看看吧。”

    苏桐略松口气,总算是回正题了。

    她揭开筐里的软布,取出一小丛“杨树桑黄”放到林掌柜面前的小几上。

    林掌柜起初没在意,等他看清眼前的东西时,惊讶得瞪大了眼,“这、这是‘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