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进的时候,他派出了大量探马侦查敌情。

    “报!大凌河堡城西的建奴已经撤离!”

    “报!大凌河堡城北的建奴已经撤离!”

    “报!大凌河堡城东的建奴正在撤离!”

    听完探马的回报,李性忠陷入犹豫之中。

    他有追击之心,却又怕中了建奴的伏兵。

    “大人,”查斌勋上前说道:“建奴此时撤兵显然并不正常,末将愿率一支兵马前去追击,必有斩获!”

    “嗯...”李性忠还在犹豫。

    换做之前,李性忠会毫不犹豫地亲自去追击。

    但是女儿河那一战,让他的家丁损失惨重。

    他父亲李如松为什么会战死沙场?

    史料上记载李如松得知土默特部进犯辽东,率三千轻骑捣巢。

    途中与数万蒙古骑兵遭遇,李如松率部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

    当时的辽东铁骑刚刚打完抗倭援朝,战力尚在巅峰状态。

    三千对数万,就算不敌也可以选择撤退。

    之所以战死沙场有两个原因。

    一是情报有误,李如松捣巢时中了埋伏,被层层包围。

    至于情报为什么会出错,众说纷纭。

    有的说李如松轻敌冒进,有人说他被身边家丁李平胡出卖。

    第二个原因是李如松的家丁在碧蹄馆损失惨重。

    少了家丁后,李如松部队的战力不但大不如前,就连撤退时替他挡箭的人都少之又少。

    培养家丁的方法简单粗暴。

    要么从小带在身边培养,要么给予重金!

    现在战事尚在进行,李性忠没有机会也没有那么多钱培养家丁。

    他只能用谨慎来弥补家丁的不足。

    “敌情不明,贸然追击恐会中了建奴的诡计。”李性忠犹豫之后说道。

    “大人,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查斌勋继续请命,“末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望大人成全。”

    “大凌河堡里面情况如何?”李性忠没有回应,而是继续问道。

    “城墙上悬挂大明国旗,由于城外建奴尚未全部撤离,所以没有人出城。”

    “这样吧,”李性忠思考之后说道:“咱们兵分两路,你率五千精锐追击驱赶建奴,我率剩下的兵马抵近大凌河堡,查探城中情况。”

    “你部遇伏后向我部靠拢,我部遇伏后向你部靠拢。”李性忠嘱咐道。

    “如果同时遇伏呢?”查斌勋抬起头问。

    “那就只能拼命了!”

    李性忠兵分两路。

    一路由查斌勋率领,追击驱赶正在撤退的建奴。

    另一路由他自己率领,抵近大凌河堡查探情况。

    他的大军在距离大凌河堡三里时停了下来。

    “派人去探探情况!”

    随着李性忠下令,两个明军骑马来到了护城河边。

    城墙上的士兵率先询问:“城下何人?”

    “我乃李性忠总兵麾下,大凌河堡被围数日,城内可有异样?”李性忠的人回答后大声询问。

    “没有异样。”

    “马世耀将军何在?”

    “在城门口,正准备出城追击建奴。”

    “那正好,我要求见马世耀将军。”

    大凌河堡的北城门被人从里面慢慢打开。

    马世耀就在城门口。

    此时他正在纠结什么时候向建奴反攻。

    他并非真心投降建奴,之前投降只是权宜之计。

    现在建奴让他出城攻击李性忠,他当然不愿意。

    现在建奴让他出城。

    他不出城的话,后面的建奴就会对他的人下手。

    混乱之中带来的伤亡将难以估量。

    出城?

    也不行。

    离开城池后建奴如果关闭城门放下吊桥,再想夺回城池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