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来找去,他找到了一个两尺长的小箱子。

    王之心小心翼翼地将龙袍装进箱子,又用床单将箱子包好,然后抱着箱子来到房门旁。

    他先是顺着门缝向外看了好一会,确定没人后才扛着箱子出门。

    此时屋外的雪又大了一些。

    寒风裹着雪花吹在脸上,又冷又疼。

    王之心却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他已经紧张的忘记了一切。

    为了不引人注意。

    他还是像之前一样骑着马进城,并在提前就租好的院子里住下。

    不多时,有狐朋狗友来访:“王公公,今儿去哪儿喝酒?”

    “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喝。”

    “好,我这就让醉仙居的厨子来府上炒菜。”

    屋子里很快就聚满了人,并开始喝酒。

    喝到半夜,众人散去。

    王之心也躺在床上开始假睡。

    等到后半夜,王之心抱着箱子来到院外。

    雪还在下,一时半刻不会停。

    王之心稳了稳稳心神,戴着斗笠抱着箱子走向南京皇城的城门。

    外面寒风凛冽,雪花飞舞。

    路上别说巡逻的士兵了,就连打更的更夫都没遇到一个。

    南京皇城有四门。

    分别是东边的东安门,西边的西安门,北面的北安门和南面的承天门。

    来到西安门附近,王之心躲在阴暗处观察了一会。

    确定附近没人后,他将箱子放到城门的正中间,转身就跑。

    之所以用这种办法“送”龙袍,是王之心综合考虑的结果。

    他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其次要达成崇祯的目的。

    崇祯的目的是什么?

    让太子拥有一套龙袍吗?

    非也!

    是让南京城的百姓知道,大明太子朱慈烺有了龙袍。

    如此一来,太子就不得不反了。

    就算他不反,他身边的人也会怂恿他造反。

    因为不反必死!

    尤其是倪元璐。

    身为太子的老师,竟然把太子教的有了一身龙袍。

    追究起来,他岂能无罪?

    经过这一系列的运作,崇祯达成了以下目标。

    福建的郑芝龙通敌走私,不反必死。

    南京的勋贵私铸大明圆宝,不反必死。

    南京的东林党深陷换太子和党争的泥潭之中,一旦太子被废,他们也将面临死局。

    太子则被龙袍缠身,陷入艰难的抉择之中。

    十一月十六的清晨,守卫皇城的士兵早早起床开始扫雪。

    当然了。

    他们只负责扫皇城里面的雪,皇城外面的雪由百姓负责扫。

    这属于徭役的一种。

    士兵们刚拿起扫帚,城门外就响起了百姓的交谈声。

    “哥几个来的够早啊!”

    “不早不行啊,来晚了罚钱。”

    “既然如此,那就干活吧!”

    “干活!”

    交谈声中,百姓们开始扫雪。

    扫着扫着,一个百姓忽然停了下来,并大喊道:“这里有东西。”

    “什么东西?”

    “好像是一个箱子。”

    “都别动,没准是从进出皇城的马车上掉下去的,快通知城中的军爷,让他们看看里面有什么。”

    城外百姓的举动很快惊动了城内的守军。

    一个值班的参将带着人打开城门,走了出来。

    百姓们自动让开位置,站在旁边围观。

    那个将领本想把箱子带进去,可是围观的人太多了。

    为了自证清白,那个将领说道:“诸位父老乡亲,我也不知道箱子里面有什么,现在咱们就打开。无论里面有什么,诸位都能做个见证,到时候免得说我独吞了里面的东西。”

    “好!”

    “大人放心,我们一定作证。”

    在众人的注视下,箱子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