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藩王则因为对崇祯拖欠藩王宗禄的行为不满,或支持太子勤王,或表态不管。

    江南的情况很快传到了京师。

    内阁首辅谢三宾将信将疑。

    他并不相信太子会起兵勤王。

    首先是没道理。

    说是勤王,实际就是造反。

    大明皇帝崇祯还活着呢!

    在大明朝,从未有过儿子造老子反的先例。

    其次是实力悬殊。

    北方有九边驻军和平辽大军,总兵力不下三十万!

    就算抽调出一半兵力平叛,也有十五万兵力。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精锐。

    南方总兵力看似高达几十万,实际可以出城野战的兵力屈指可数。

    双方一旦交战,太子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谢三宾虽然不信,但还是立刻将情况告知了司礼监。

    当司礼监把消息告诉崇祯的时候,崇祯高兴地差点蹦起来。

    太好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南方终于要反了。

    等了一个月,还是没反。

    而各地的公文却像雪片一样飞往京师。

    全都是官员的公文。

    他们揭发南京有造反的嫌疑,或请朝廷做好准备,或让朝廷立刻发兵。

    见南京一直不反,崇祯等不下去了。

    于是他决定给造反提提速!

    四月初二,“病榻”上的崇祯忽然宣布召见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

    消息传出,京师震动。

    要知道崇祯已经很长时间没露面了。

    此番召见,显然是有大事宣布。

    难道崇祯身体不行了,要借此机会托孤?

    亦或者处理江南的事?

    内阁首辅兼户部尚书谢三宾与兵部尚书王家彦,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乾清宫。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直接来到了崇祯的床前。

    看着崇祯惨败的脸色,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谢三宾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参见陛下,吾皇圣体康泰,万寿无疆!”

    王家彦跟着施礼:“吾皇万岁...”

    等二人礼毕后,崇祯有气无力的说道:“知道朕找你们来所为何事吗?”

    “臣等不知,请陛下赐教。”

    “哎,”崇祯叹息一声:“最近朕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可是御医也找不出原因,朕很苦恼。”

    谢三宾真诚的关心道:“陛下操劳过度,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

    崇祯再次叹息一声:“哎!朕休息了这么久,身体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差,显然另有蹊跷。”

    谢三宾以为有人给崇祯下毒,他刚要询问,却听崇祯说道:“朕昨晚做了一梦,梦中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他对朕说,朕的病是心病。若想治好心病,就要在对付敌人的时候做到斩草除根。”

    谢三宾瞬间就明白了崇祯的想法。

    大明朝的敌人有很多,但最强的敌人莫过于建奴。

    辽东虽已收复,但建奴却逃到了朝鲜,并未彻底剿灭。

    崇祯想出兵朝鲜,彻底剿灭建奴。

    王家彦也明白了崇祯的想法,他低声询问:“陛下是想对建奴斩草除根吗?”

    崇祯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开口说道:“朕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敌不除,朕心里不踏实。”

    谢三宾低着头想了想,“陛下,南京那边的事...”

    崇祯立刻打断了谢三宾:“朕知道,有太子在南京坐镇,那边掀不起风浪!”

    谢三宾低着头咧了下嘴。

    正因为有太子在南京,那边才会掀起风浪...

    他本不想当面点明这件事,可事情闹得太大了,他不得不说。

    一番思索后,谢三宾说道:“陛下,各地官员和不少藩王都送来消息,说太子殿下要起兵勤王。臣以为应先安抚好太子,然后在考虑出兵朝鲜的事。”

    “呵呵,”崇祯笑了,“肉烂在锅里总比烂在锅外强!你是大明首辅,总不会连这点道理都想不通吧?”

    崇祯的意思是就算太子真的反了。

    朝廷的首要任务也是除掉建奴,而不是平叛。

    “臣...”谢三宾还想说些什么。

    崇祯再次打断:“两位可以走了,朕等你们的好消息。”

    “臣...臣告退。”谢三宾和王家彦无奈起身离开。

    走出皇城拐了一个弯,内阁首辅谢三宾停下脚步。

    兵部尚书王家彦见状也停了下来。

    二人四目相对。

    沉默片刻后,谢三宾率先问道:“出兵朝鲜需要多少钱?”

    王家彦掐着手指头算了很久,抬起头说道:“至少五十万。”

    “我给兵部准备一百万两银子,多久能拿下朝鲜?”

    王家彦再次掐指算了算,“具体多久不好说,但根据前线塘报所说的建奴兵力,我军最迟半年也能拿下朝鲜。”

    谢三宾深吸一口气,加重语气说道:“那就打吧!越快越好。”

    “钱呢?什么时候到位?”

    “长则五天,短则三天。”

    王家彦刚要答应下来时,想起了一个问题。

    他低声询问:“据我所知国库本就有亏空,你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百万两银子?”

    谢三宾回答的干脆利落:“官卖(官方拍卖)!”

    “卖什么?”

    “卖盐场。”

    “哪里的盐场?”

    “辽东复州的盐场,收复辽东后,那里的盐场一直空着。不如暂时卖给商人,数年后再收回来。如此一来既能筹集急需的资金,也能降低辽东的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