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184章 血漫信都,矗立于冀州的忠义军
    “八州黄巾之乱。”

    “玄德公以为是官宦乱政?”

    “错了,是士绅郡望兼并良田导致百姓成为无根流民。”

    “这天下,有太多人靠着士族存活,天子诏在州郡就是一张废纸。”

    “如果陛下妥协士族文治天下,百年之后又是一场乱局。”

    “何况,陛下的目光从来不是大汉,而是开疆拓土。”

    “战争是最快,是能彻底解决弊端的办法。”

    “但又不能使大汉耗光国力,所以需要有人牺牲,竖起不臣之名聚集不臣恶士。”

    “玄德公如此,刘景升如此,其他人是真的有不臣之心,且是被孝烈帝与陛下逼迫到不得不反的路上,使他们明知打不过陛下与大汉王师,都要在州郡决一死战。”

    徐庶持着木杖递给刘备,言辞恳切的解释道。

    “这就是天子之权。”

    “这就是大汉的天子吗?”

    这一刻,刘备持着木杖,有种毛骨悚然之感。

    曾几何时,他想过复兴先祖宗王之荣光,想过匡扶汉室。

    赴北伐鲜卑之时。

    平城关外战场厮杀,持刀枭首为功。

    杀一万,杀十万,杀三十万,他都可以淡然自处。

    可是见到天子之谋的血腥,才明白战争只是最为平和的手段。

    当他亲手掀开这血腥的一角,方才明白自己不是孝烈帝刘宏,不是牧天子,更成不了大汉的天子。

    刘备与徐庶的对话。

    注定不可能被载入史册之中。

    可是,张飞单骑出城,持矛背刀,往南一骑绝尘,必将被载入史记。

    “走了。”

    “玄德,孤寡耳。”

    南皮城楼之上,刘德然负手而立。

    一抹人影走出,带着笑意说道:“某不是很明白,忠义之人,不是更能让刘备强大吗?”

    “那玄德便是人。”

    “而不是大汉的天子。”

    “天子需要臣,不需要兄弟。”

    刘德然转头道:“王仲士,你是士,刘玄德生于草野,你们都不明白大汉的天子是什么人,心存仁义不可为天子,孝烈帝,牧天子,才是天生的天子。”

    “是吗?”

    王模淡笑道:“可他麾下无将了。”

    “将,缺吗?”

    刘德然沉声道:“某闻青州有义士,名为太史慈,有万夫不当之勇,刚从辽东回来,你们要为玄德筹谋,再加上武安国,足够定青州为基石了。”

    “呵。”

    “你倒是有些意思。”

    王模摇了摇头,淡笑道:“你好似很懂怎么做天子。”

    “家师是卢子干。”

    刘德然走下城楼,自嘲道:“那时公孙伯圭家世显耀,玄德喜欢锦衣声乐,恐怕某是一众门生中最为好学之人,所以某悟通了天子之道,愈发对这个大汉感到恐惧,若不是族中要争雄,某此生就在涿郡耕田,做一个不争之人,因为踏入乱世,便一切不由人了。”

    “隐士吗?”

    王模眉头微微挑起。

    这种人,在大汉极为常见。

    洞彻世间之理,又对万物感到恐惧,避世耕田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当这些人踏入乱世,才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以俯瞰之姿,来俯照天下军政事,不通之处,亦能鞭策入里。

    安平。

    郡治信都,漳水河畔。

    关羽将手中粗糙的锋矛插在淤泥中,用染血的手捧起冰冷河水,灌溉火烧般刺痛的喉咙。

    自渤海南皮立旗,以五百八十二人为卒伐邺。

    一路上厮杀十余战,每一个县都有持械背弓的乡勇义士,亦有扑杀义军的冀州军卒。

    所以,追随他者死了不少,可人数却到了千余。

    “君侯。”

    “斥候急报。”

    一个乡勇匆匆跑过来,急忙道:“邺城发兵四路,想要将我们围杀在安平,距离我们最近的便是淳于琼!”

    “在何处?”

    关羽直起腰身,翻身跃上战马。

    “七里河,就在我们的上游。”

    乡勇抽起锋矛递过去,目光灼灼道:“他麾下有五千军,还有不少是旧王师亲卫,我等绕开还是备战?”

    “不。”

    关羽持着锋矛,下令道:“陈田,即刻备军南下,杀一个出其不意,若是等四方合围,纵然能突围,也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诺。”

    陈田立刻转身大喝。

    “下雨。”

    “还是下雪。”

    关羽抬头望向阴沉沉的天际。

    如今,临近寒冬,这般天象,此战怕是难了。

    不知凛冬之际前,他能否杀到邺城,更不知忠义军还能在冀州大地留存多久。

    忠义军南下。

    朝着河流上游赶去。

    刚走没有半个时辰,冰冷的雨水从天穹垂落。

    军卒失温,连关羽都走的极为艰难,却没有一个人张口抱怨。

    四军合围,罪子袁绍要绝了冀州忠义军,但有热血之士,焉能允许。

    轰隆一声,惊雷炸响天际。

    寒冬的雨,伴随惊雷,极为罕见。

    可是,这道惊雷,为关羽照亮了前路,也让急行军的淳于琼大军,看清楚忠义军所在。

    “吁。”

    淳于琼提刀勒马,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朗笑道:“关云长,某领军披星戴月,终于赶在他人之前截到你了。”

    “贼子奸佞。”

    “也敢在关某面前叫嚣。”

    关羽提锋上前,冷声道:“王师八校之将,有负天恩,竟然敢附逆罪子,某定提你首级前往洛阳,悬于北邙告罪!”

    “哦?”

    “不知谁会死在此地。”

    淳于琼嗤笑一声,眼底满是不屑。

    他从来不是拱卫牧天子的忠臣,而是袁氏的门生,是伏于大将军府的掾属,更是孝烈帝手中的棋子。

    他不想死在洛阳,仅此而已。

    这血染的大汉,不是非黑即白,忠与不忠。

    以忠义论人,以黑白证过往,是多么浅显无知之人的见解。

    一个草莽出身,凭借军功而封忠义之名的人,恐怕根本不了解大汉的天子有多么冷血吧。

    “杀。”

    关羽眸子冰冷,不愿多加拖沓。

    淳于琼麾下是精锐,披甲之卒众多,且穿着冬衣。

    而他麾下的忠义军都是乡勇之士,衣服,军械都是从士绅望族手中夺取,拖下去只会陷入困境。

    “轰隆。”

    “轰隆。”

    惊雷巨响,穿过乌云照亮大地。

    这一刻,天穹犹如琉璃,被雷霆击碎,遍布龟裂明光。

    茫茫旷野,雨水冰凉,呼吸都带着白气,却不能磨灭沸腾的杀意,使得双方悍然冲杀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