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 第209章 惊天之变,恐慌弥漫两州大都督府
    长安天变。

    超乎张修预料。

    他终非善战之将,以权衡利益驾驭军营,最终受到反噬。

    当右扶风附逆青壮相互砍杀,益州汉中军,京兆尹,右扶风之军被卷入其中,战争局面骤变,惊营之祸显现无遗。

    右扶风营垒所在血战的时候。

    长安城西的门户被监州尉夺去,陷阵、龙骧、王卒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数千王师之卒,披甲执锐,刨去城楼上的监州尉卒之外,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叛军及逃窜之敌的亲眷皆被屠戮。

    “左右分兵。”

    高顺持刀而行,问道:“子龙,龙骧先行夺取其余三门如何?”

    “可。”

    赵云沉声道:“龙骧分校,先夺城门,然后朝着核心之地逐步清理。”

    “诺。”

    各校将领应喝挥旗。

    “推进。”

    高顺眼神冷肃,毅然下令。

    陷阵营分兵列阵,三三制行进,盾甲,矛兵,刀兵拱卫弩兵,步步为营,搜寻屋舍角落。

    “陷阵。”

    “这就是王师吗?”

    皇甫坚寿自射氏府门奔赴城西,目睹此景,惊骇不已。

    城楼之上,陈重按刀而立,目光如炬道:“高将军随陛下多年,一直在陈郡磨刀,只为今朝出鞘斩敌!”

    “嗯。”

    皇甫坚寿点了点头。

    城门封锁,攻守异位。

    属于龙骧,陷阵,王卒的杀戮彻底展开。

    惊营的溃军,以及附逆的亲眷,犹如蚍蜉撼树。

    在刀锋下不堪一击,连作为大汉王师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皇甫坚寿走下城楼。

    踏上殷红大道,追逐王师而去。

    破甲残兵遍布长安街道,猩红鲜血染红大地,脏器腥臭扑鼻,伏尸断臂被踩踏成肉糜,融入大地。

    未及半个时辰。

    陷阵军分兵推进,与龙骧汇合右扶风附逆青壮的驻兵地。

    长安城内数万叛军主力十不存一,余者自相残杀,或仗刀持锋立于尸堆之中,神情呆滞而又迷茫。

    张修与一队鬼卒惊惧万分,躲在外围屋舍不敢现身。

    “哐。”

    陷阵军卒掀开紧闭的门扉。

    “嗖。”

    一支箭羽直接破空而出。

    叮的一声,扎于重甲之上,火星四溅。

    瞬间,陷阵军卒持神臂弩半蹲在地,精准射杀张修身边鬼卒。

    “高顺?”

    张修握剑在手,满眼惊恐。

    扑杀右扶风青壮之时,三军互砍,局势大乱,根本无法掌控。

    再者,他身边亲卫鬼卒在追逐王雄时损失惨重,没有能力及时镇压内乱,谁料大汉王师已悄然入城。

    “张修?”

    高顺眉头微皱,挥手示意军卒将其捆缚

    转身走出院落,叛军厮杀仍在继续,陷阵,龙骧,王卒各校仗刀持盾环伺,任由叛军在驻营地自相残杀。

    叛军之败,完全败于心计。

    当他们厮杀至茫然四顾,只见远处陷阵,龙骧,王卒时,踉跄持刀冲锋,却已无力回天。

    咻,咻,咻,陷阵军弩矢齐发。

    犹如灭世的黑光,不断带走一个又一个性命。

    战争结束了,城中死去的人至少以十万计,这还是七姓夷族早亡的情况下,才彻底清除这场兵患。

    天亮之时。

    城外两座尸堆点燃大火。

    长安百姓迁出又归,恐惧与兴奋交织。

    纷纷打水清洗城池,点燃艾草,试图驱散萦绕在城中的血腥。

    “王师无伤亡。”

    “监州尉夺城时阵亡六人,重伤一人,轻伤十人。”

    帅帐之内,戏志才恭敬奏禀道:“昨夜敌军混乱,大军共斩敌逾四万,余者自相残杀而亡,张修已被陷阵军缉拿于帐外。”

    “传回洛阳,布告天下。”

    刘牧神情平淡道:“明日龙骧三校,陷阵两校发往武关,皆由高顺统御,记得将张修带走,于武关之下斩首示众。”

    “诺。”

    帐下,赵云,高顺恭敬道。

    “亚奴,仲康。”

    刘牧沉吟道:“继续率军搜寻城池,查验是否有遗漏之人,仲德安排百姓修缮城池,从各县抽调旧民,充裕长安。”

    “诺。”

    程昱,陈重,许褚起身恭敬道。

    长安之战。

    成为各方战场的转折点。

    数日之内,陈仓兵变,许定率军杀入城中。

    贾龙死于乱军,张任率残部溃逃大散关,护送刘瑁回撤益州。

    又一日。

    武关兵变,守关之将被杀。

    大量叛军裹挟百姓出城,朝着四处逃散。

    不过三月,三辅各县收复,唯余萧关尚有人据守。

    而此时。

    南阳郡,宛城也被攻破。

    八牛弩,抛石车,各式攻城器械齐出,赵辞亲率登封之卒先登城头,数日之间攻破宛城,迫使文聘,黄盖退守新野。

    数个战场风云突变,令人猝不及防。

    荆州。

    襄阳,大都督府中。

    孙坚神情凝重,堂下两州文武士人汇聚,俱是面色苍白。

    数万大军固守宛城,竟然会被万余人攻破,可怕的是只用了几日时间,大汉王师真的可怕到如此地步吗?

    “主公。”

    “某以为当撤军襄阳。”

    张昭惶恐起身进言,道:“新野小城,只要王师挥师南下,顷刻便被瓦解,当退守江陵,以水师为重,并辖江夏巡游军,借大江阻敌!”

    “什么?”

    蔡瑁,蒯越,刘先等人脸色骤变。

    广陵人秦松起身附和道:“大汉王师皆为猛卒,襄阳可为雄关,但不能做军政核心,大都督可迁徙丹阳,布军南郡,江夏,吴郡,以守待攻,兴水师为盛!”

    “不错。”

    张纮等人附和道。

    蔡瑁眸子阴沉道:“大都督,你也是如此认为?”

    “南阳守不住。”

    孙坚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我们必须先夺广陵,增兵九江,庐江,若是诸位有夺还南阳之志,谁愿领兵?”

    “这?”

    蔡瑁,刘先等人一阵苦涩。

    荆州无大将,文聘已经算得上其中佼佼者。

    若是当年有人关注到黄忠,或许可为荆州上将,可惜已被刘牧纳入麾下。

    如今大都督府中,能领军征战者,除却江夏黄祖,退守新野的文聘,剩下的皆是孙坚旧将,以及江东人士。

    “便如此。”

    “责令文聘,黄盖退守襄阳。”

    “蒯良代为荆州刺史,蔡瑁,张允驻守广陵,训练水师。”

    孙坚起身行至舆图一侧,沉声道:“其他人随某迁往丹阳,并责令江夏拱卫江陵,只要大汉王师敢挥师南下,可以随时用兵阻击。”

    “诺。”

    荆州之人面露苦涩。

    淮泗,扬州士人则是面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