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傲慢法则 > 012 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
    被噩梦惊醒,张黄和放空平复良久。

    想抽支烟压压惊,抬眼见远处被窝里泛出幽幽的屏幕光,余欢喜还没睡着。

    他翻个身,肩膀裹紧被子,强迫自己有节奏地呼吸,压制情绪。

    梦是内心世界的投射,代表愿望的曲折表达,不想承认的某些想法,像现实中尚未解决的困境。

    翌日中午。

    张黄和罕见没去顶楼食堂,借午休之际,骑小电驴抽空回了趟家。

    回家没打招呼,大喇喇开锁进屋,他妈黄丽萍正捧着洋瓷碗吃油泼面,一哆嗦跌了筷子。

    张黄和弯腰拾起筷子,吹掉浮灰递给她,随口问道,“妈你中午吃的啥?”

    “我儿吃了没?”

    黄丽萍双手往身前围裙上一抹,这才接过来,不待回话,径直进厨房开火。

    “我吃过了,你不用忙活……”张黄和斜倚厨房门,眼风乱窜。

    水磨石厨面的案板上,摆着没下锅的三绺扯面,水槽里泡着两棵发黄的小青菜。

    黄丽萍扫他一眼,没接话,转而指挥说,“去把冰箱的肉臊子拿来,蓝盖子的,保鲜抽屉里再拿一棵小青菜。”

    “要绿的。”她特意强调。

    张黄和照做。

    “锅是热的,马上就好。”黄丽萍又说。

    “不着急。”

    张黄和随手把东西放下,坐回厅沙发,跷起二郎腿刷手机。

    回家还是自在,有人做饭真好。

    —

    不多时,抽油烟机排风扇戛然而止。

    滋啦。

    滚烫的菜籽油一泼,一秒激发出秦椒面特有的香气,浓郁不呛,香而不辣。

    黄丽萍拧紧眉心,双手端碗一脸焦急,“我儿饿坏了吧!快吃!”

    发觉没拿筷子,她反身折回。

    才递给他,屁股还没挨上,一时想起缺了蒜,蹭地弹起,再次冲进厨房。

    “妈!别忙活了,你的面坨了!”

    张黄和蹙眉,瞅一眼搪瓷碗,不咸不淡开腔,扬声道:“我下午还上班呢。”

    言下之意是吃蒜味道大。

    黄丽萍强行将剥好的蒜瓣塞给他,嗔怪道:“吃面哪能不就蒜!”

    见状,他狠咬一口,猛吸溜,“香!”

    论山珍海味,真不如老娘一碗油泼面。

    美地太太。

    “慢些!不够妈再给你下!”

    黄丽萍满眼带笑,翻动筷子,挑起面条搅匀,缓慢吃面,视线始终不离他。

    这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撅屁股拉啥屎她门清。

    特意回来,一定有事。

    她忍住好奇,先让人专心吃饭。

    —

    转眼,张黄和只剩碗底。

    “真过瘾!”

    他背手蹭净嘴边油光,“你不吃肉?”

    严格来说,他这碗算油泼面顶配,肉臊子,西红柿鸡蛋和小青菜,人称“三合一”。

    另一碗别提臊子,连小青菜都蔫了吧唧泛黄,也没泼辣子,一看就瞎凑合。

    闻言,黄丽萍仿佛早有准备,她放下筷子,拉开冷冻室,拽出个冻得梆硬的大塑料袋,咣当,搁在茶几上发出一声钝响。

    张黄和瞄到包装袋文字,理亏一般,不自然垂下眼角。

    刘家烧鸡。

    “她到底啥时候才能像个样儿,咱家也不缺这些东西!”黄丽萍数落。

    她。

    当然是余欢喜。

    张黄和挪开目光,“好歹是她心意。”

    “什么心意!纯属浪费!年轻人挣点钱不容易,别瞎买,我们又吃不了。”

    “回头我再说说她。”

    “攒点钱难得很,你要是攒不住,交给妈,妈帮你攒。”

    “……”

    张黄和没吱声。

    忽然冷场。

    “黄和,妈没有别的贪想,咱普通人家,工薪阶层,把自己日子过好就最好,妈这样也是为你好,希望你能找个懂事的。”

    “欢喜挺懂事,三天一只鸡。”

    “……”

    不晓得他是不是反讽。

    黄丽萍撇嘴,叹气放下碗。

    “她懂事就不会让你租房!她是外地人,你又不是,她在凤城没有家,你有,那你凭什么每个月替她出房租!”

    “一月两千二,一年两万六千四,妈当保洁一个月才两千五!”

    “你抓紧把婚一结,趁妈现在身子硬朗,还能给你带孩子,别等到将来妈一身病,你也没个帮衬。”

    黄丽萍话说得委婉。

    催他结婚,却绝口不提和谁结婚。

    “我儿心地纯善,不知道现在的小姑娘一个个可有心眼了,她们外地人都想找个本地人,就图轻松少奋斗几年,不工作净想躺平。”

    “对了黄和,”黄丽萍忽然想起要紧事,“你升职那事怎么样了?”

    张黄和眉心突跳,“快了。”

    想走。

    他想起洪量短视频的段子。

    问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在家里待,高赞说,和父母聊天超过三句,必变说教。

    要么谈钱,要么让懂事和节约,要么催婚,要么指手画脚。

    黄丽萍精准踩中每一种。

    果然,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