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狄梁公之血影疑案 > 第四十九章:金蝉脱壳
    却说李进察觉有人暗中监视,心下大惊,忙与赵佑言道:“赵兄,你的猜测果然不错,梁王对咱们动了杀心。这可如何是好?”

    赵佑面色凝重,心中亦是惊涛骇浪,但仍强自镇定,宽慰李进道:“李兄莫慌,一切皆需装作若无其事,以免打草惊蛇。”

    李进额上冷汗涔涔,双手不自觉颤抖,声音亦带着几分颤音:“赵兄,吾心甚惧,不知那梁王与来俊臣会使何手段。”

    赵佑目光坚定,沉思片刻道:“吾已有一计,或可保吾等周全。”

    李进忙问道:“赵兄快讲,吾定当全力配合。”

    赵佑压低声音道:“吾已命人寻得与吾等身形相似者,着吾等之衣装,扮作吾二人模样。待其归来,吾等购些酒菜,令其回府。”

    不多时,那替身二人归来。赵佑仔细打量,见装扮无差,遂与李进往酒楼买了些酒菜,交与替身。

    那监视之人,于暗处紧盯着李赵二人府邸。见二人归来,手提酒菜,步履匆匆,心下稍安。

    其中一监视者暗道:“且看他二人能耍出何花样。”

    替身入得府中,于厅中推杯换盏,佯作醉态。

    而真正的李进与赵佑,此刻已悄然潜行至街角暗处。

    李进心跳如鼓,偷眼回望,低声道:“赵兄,不知此计能否瞒过那些眼线。”

    赵佑眉头紧皱,目光紧盯着府门方向,回道:“且看天命,若被识破,吾等唯有拼死一搏。”

    监视之人久观府中情形,只见那“李进”与“赵佑”饮酒作乐,笑声不断。

    一监视者心生疑惑:“此二人竟如此心安,莫非其中有诈?”

    另一人道:“莫要多疑,且再观察。”

    此时,夜渐深,风渐凉。李进与赵佑蹲守多时,双腿发麻,身心俱疲。

    李进焦躁道:“赵兄,如此下去,亦非长久之计。”

    赵佑咬牙道:“再等等,待他们放松警惕。”

    府中的替身依旧饮酒喧闹,而监视之人的心思也在渐渐动摇。

    次日,县衙的人奉梁王武三思之命前来找寻李进和赵佑。他们一路打听,终是寻到了李进和赵佑的居所。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替身装扮的李进和赵佑打开了门,县衙的人一瞧,顿觉不对,为首之人神色一凛,忙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这二人心中一慌,但仍强装镇定,颤声说道:“我们是李进和赵佑的仆人。”

    县衙之人眉头紧皱,喝道:“李进和赵佑去哪了?”

    二人对视一眼,结结巴巴地回道:“小的……小的不知。”

    县衙之人见他们神色慌张,言语吞吐,心中更是起疑,厉声道:“休要胡言,说实话,否则有你们好受!”

    其中一人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哭喊道:“大人饶命啊,小的真不知主人去向。”

    另一人也跟着跪下,磕头如捣蒜:“大人,主人昨夜出门后就再未归来,小的们确实不知啊。”

    县衙之人见此情形,不再多问,将这二人就地擒拿。而后,押着他们直奔梁王的家将。

    县衙之人赶忙上前,躬身行礼道:“刘将军,小的们奉命找寻李进和赵佑,只寻得此二人,自称是其仆人,却不知其主人去向。”

    刘雄眉头一皱,斥道:“废物!连两个人都找不到。这两个仆人定知其下落,严加拷问!”

    县衙之人唯唯诺诺道:“小的们也是如此想法,只是还未及拷问。”

    刘雄冷哼一声:“梁王有令,李进和赵佑擅离职守,罪不可恕,你们必须速速将这两人擒拿归案,否则梁王饶不了你们!”

    县衙之人闻言,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点头道:“刘将军放心,小的们定当竭尽全力。”

    刘雄挥挥手道:“将这两个仆人带下去,严加审讯,务必问出李进和赵佑的下落。”

    不多时,屋内传来阵阵惨叫,那两个仆人被打得皮开肉绽,却仍坚称不知主人去向。

    刘雄听闻,怒不可遏:“继续打,打到他们说为止!”

    正当屋内惨叫连连,刘雄在屋外怒不可遏之时,娄师德带着一队精兵匆匆赶来。

    娄师德目光如炬,正义凛然地质问道:“屋内所为何事?为何如此喧闹?”

    刘雄见是娄师德,心中一惊,但仍强装镇定道:“娄将军,此乃梁王之事,与你无关。”

    娄师德冷哼一声:“朗朗乾坤,王法之下,岂容你等在此滥用私刑!”

    刘雄面色一沉:“娄将军,李进和赵佑擅离职守,梁王下令追查,这两个仆人定知其下落,不得不拷问。”

    娄师德上前一步,厉声道:“即便如此,也当依法行事,岂能用这等残忍手段!”

    说罢,娄师德不顾刘雄阻拦,带人冲进屋内。

    只见那两个仆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娄师德怒目而视:“立刻停止!”

    刘雄见状,急道:“娄将军,你莫要多管闲事,坏了梁王的大事,你担待不起!”

    娄师德义正词严道:“我娄师德只知维护正义,遵循王法。如此严刑逼供,绝非正道!”

    刘雄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娄师德转身看向那两个仆人,温和地说道:“莫怕,有我在此,定会为你们做主。”

    两个仆人眼中含泪,虚弱地说道:“将军救命。”

    娄师德环视四周,对众人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如此鲁莽。”

    刘雄虽心有不甘,但面对娄师德的威严,也不敢再强行拷问。

    娄师德深知此事背后必有隐情,决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还众人一个公道。

    他带着众人离开此地,心中暗自思索着如何揭开这背后的阴谋。

    以,娄师德命人将这两个仆人好生看护起来,而后挑选了一名得力的干将,郑重地将从王崇被害现场发现的玉佩交予他,并叮嘱道:“此玉佩至关重要,你务必火速送往洛阳,交到狄仁杰狄大人手中,不得有误!”

    那干将深知责任重大,怀揣玉佩,快马加鞭直奔洛阳而去。

    而另一边,李进和赵佑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逃出了城。

    城外的小道崎岖不平,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他们匆忙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呼吸声。李进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满心惶恐地说道:“赵兄,不知我们能否逃脱此劫。”

    赵佑喘着粗气,回道:“李兄,此时莫要多想,只管拼命前行。”

    两人不敢停歇,脚底的石子磨破了他们的脚掌,身上的衣衫也被树枝划破。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狼嚎,李进吓得一个踉跄。

    “赵兄,这可如何是好?”李进声音颤抖。

    赵佑强自镇定,说道:“莫怕,我们绕开便是。”

    他们改变方向,朝着另一条小路奔去。然而,这条小路更加泥泞难行,李进不小心陷入了一个泥坑,怎么也拔不出来。

    “赵兄,救我!”李进惊恐地呼喊。

    赵佑费力地将李进从泥坑中拉出,两人已是狼狈不堪。

    “不能再这样盲目前行,我们得找个地方先躲起来,等天亮再作打算。”赵佑说道。

    李进点头应允,两人在附近寻到了一个废弃的山洞。

    进了山洞,李进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赵兄,我实在是跑不动了。”

    赵佑警惕地观察着洞外的动静,说道:“先休息片刻,但不可放松警惕。”

    就在他们稍作喘息之时,城中却发生了一番变故。

    刘雄因为娄师德的阻挠,未能从那两个仆人口中得到李进和赵佑的下落,心中恼怒不已。他深知此事若不能向梁王交代,自己也将面临责罚。

    “哼,娄师德,你坏我好事!”刘雄愤愤不平,但也不便留在朔州,只得带着手下回城,回到洛阳向梁王复命。

    梁王府中,武三思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刘雄见到梁王,跪地请罪:“梁王,属下办事不力,在朔州遭遇娄师德阻拦,未能找到李进和赵佑的踪迹。”

    武三思闻言,脸色阴沉:“娄师德竟敢坏我好事!那两个仆人呢?”

    刘雄回道:“被娄师德带走了。”

    武三思怒拍桌子:“可恶!这娄师德处处与我作对。”

    刘雄小心翼翼地说道:“梁王,此事恐怕另有隐情,那娄师德似乎对王崇之事也有所察觉。”

    武三思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此时,狄仁杰在洛阳收到了娄师德派人送来的玉佩,仔细端详起来,心中已然有了一些盘算。

    而李进和赵佑在山洞中,度过了一个提心吊胆的夜晚。

    天亮后,他们继续踏上逃亡之路,却不知前方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

    狄仁杰端坐于书房之中,案几上摆放着娄师德送来的玉佩。他面色沉凝,目光深邃,似在思忖着其中关键。

    “来人,传卫瑛、慕容雪前来。”狄仁杰一声令下。

    不多时,卫瑛和慕容雪疾步而至,躬身行礼:“大人。”

    狄仁杰微微抬眼,目光扫过二人,沉声道:“今有要事交与你二人去办。”说罢,他将玉佩置于掌心,示与二人。

    卫瑛上前一步,仔细瞧了瞧玉佩,问道:“大人,此玉佩有何蹊跷?”

    狄仁杰捋了捋胡须,说道:“此乃娄师德自王崇被害之地所获,其间恐藏重大隐情。朔州之事,错综复杂,李进、赵佑下落不明,梁王与来俊臣暗中动作不断。”

    慕容雪秀眉紧蹙,道:“大人的意思是?”

    狄仁杰目光如炬,道:“命你二人速往朔州,明察暗访,务必寻得李进、赵佑,查清此间真相。”

    卫瑛抱拳,朗声道:“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

    狄仁杰轻咳一声,继续道:“朔州局势诡谲,你二人需万分小心。不可轻信他人,亦不可暴露行藏。若遇危险,当以智取胜,不可莽撞行事。”

    慕容雪点头应道:“大人教诲,我等铭记在心。”

    狄仁杰站起身来,走近二人,郑重说道:“此行关系重大,若能揭开这背后阴谋,可为朝廷除一大患。事成归来,必有重赏。”

    卫瑛与慕容雪对视一眼,齐声说道:“愿为大人效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狄仁杰满意地点点头,挥手道:“速速启程,莫要延误。”

    卫瑛和慕容雪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府门之外,踏上了前往朔州的艰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