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成因与陈元政见不同,他除了对陈元到来意外以外,言语间表达着不怎么欢迎的意味。
“不知什么风,把陈先生吹来了。”
“不不不,现在陈先生荣升,老夫要改口称您为陈大人或者陈将军。”
陈元知道,卢建成这番话,有一半是有堵气成份包含其中,他只是看不惯陈元用了非常规手段,替大乾解决一次又一次危机。
卢建成的行事风格,则是每每趋于保守。
这又与其背后的欧阳世家,处事理念不谋而和,不求激进只求一个稳字当先。
卢建成这人行事确实很稳,但是稳字背后,付出的代价则是原地不前。
然而彼时的大乾,并非一个稳字就可维持,而是急需一场变革,甚至要拿出刮骨疗骨的勇气。
这才是陈元和卢建成最大不同。
陈元想要稳中求变。
卢建成只单纯的想要一个稳字。
陈元并非第一次与卢建成交集,他深知想要成事,许多时候还要发挥卢建成身上积极的一面。
此时。
陈元直入主题,他不想因为两人理念不同,对一些无意义之事,进行分辨。
“卢大人,我此番前来,并无别的事情,只是想了解一下当年上官将军府上发生的往事,据我所知此事在京城沸沸扬扬,为何京城以外却鲜有人知。”
卢建成听后不由皱眉。
“陈大人,为何突然关心此事?”
“这起案子当年刑部的人都三缄其口不说,连先帝都亲自下令封锁消息,若你真想查此事,还请三思,时隔这么久,你又何必趟这混水,现在上官兄妹已然团聚,这个结局自是皆大欢喜,当年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卢建成的回答很直接,并劝陈元不要追查此事,其潜台词表达的十分清楚,一味追求真相对陈元并无半点好处。
陈元反问。
“哦?卢大人认为,现在的结果当真皆大欢喜?”
卢建成还以反问。
“不然呢,难道查明真相,就能令上官将军和其夫人活过来不成?老夫不妨在把话说得直白一些,你要知道方今朝堂乃是儒生当道,而上官将军乃是一介武人。个中原因,还要老夫再往下继续?”
陈元听后默然。
“卢大的意思,先帝当年也对此事妥协,只为了维持朝堂的稳定?”
卢建成此时态度明确,并问陈元有没有听过一句老话,叫水至清无鱼,一味追求真相还事实以公道反会适得其反,想要混迹朝堂要懂得变通之道,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就难得糊涂,将一些事情看破不说破。
卢建成当陈元的面承认,他选择了前者,并表示陈元做不到如他一样,自然只能选择后者,一些事情不必较真,才能真正在朝中有所做为。
卢建成号称大乾官场不倒翁,一些事情他看得比谁都通透,他选择求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这样做,只能选择与齐山河和郑云山之辈同流合污,卢建成做不到这一点。
卢建成同时还承认,当初为了对付陈元,他有那么一段时间想与郑云山成为合作者,但是事后他后悔了,认为不该做出这样的选择,好在事后他及时刹车,并未真正选择与郑云山站在同一阵线。
“老夫言尽于此,陈大人如果还执意查下去的话,请恕老夫也对此受莫能助,至于此案细情,因老夫一直远离朝堂争端,能说的只有这些。”
陈元相信,卢建成对此案细情肯定不知情,他当即点头称是。
“多谢卢大人提醒。”
“既然如此,请恕我唐突前来打扰,告辞。”
言罢。
陈元就要离开。
卢建成这是反叫过陈元。
“且慢,老夫有句话有必要提醒陈大人,太刚则折,陈大人这性格,说实话真的不适合居于庙堂。”
陈元对此并未在意,只是继续表达一番感谢,他看得出来,卢建成虽对他有敌意却完全出天公心,两人本质来说没有任何私人恩怨。
一边离开。
陈元心事重重,他知道卢建成这人可用,但是眼下情形来看,卢建成属于典型的油盐不进,只按自己的风格来。
想让他成为真正合作伙伴,然后发起大乾真正变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次日,早朝。
陈元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顾清音提出请辞。
他昨天与卢建成见面,很受触动。
卢建成有一点并未说错。
陈元的性格,不适合居于庙堂。
并且陈元也不喜欢这种气氛,正所谓官身不得自由,一但身有官职,有些事情真的不由自己作主,要与各方面利益进行平衡,这种事情想想都让人头疼。
“陛下,臣自知能力有限,故想辞去眼下职务,只甘当一名普通天枫成员。”
“请陛下放心,臣现在所负责之大小事务,离开前皆会做好交接,至于臣负责之事斗胆向陛下举荐兵部周大人,由其从兵部安排人手,专司六门安全防务。”
顾清音这时对陈元做法深表不解。
她现在只信任陈元一人。
就算有陈元举荐,但是六门安全与防务,她还是不想交与其他人。
“给朕一个理由,若无正当理由,朕不批准。”
陈元诺诺而答。
“陛下,臣乃布衣,何德何能,这只是其一,其二,臣虽有功名在身却不过一介秀才,自无资格担任京官要职,更何况我大乾开国以降,便无文人担任武职之先例。”
陈元当面给出三条理由,让顾清音左右为难,她心中甚是不解。
“小弟这次又唱得哪一出,现在玄甲军初步组建,他这时候突然撂挑子?意欲何为?”
顾清音心中这样想着,但是这些心里话,又不好当百官面前向陈元提出。
这时郑云山也被陈元举动搞糊涂了,卢建成、耿进、曹喜等人,也对此心中不解。
“陈元为何这样做?”
“虽说他给的理由,足以让陛下同意人的请辞,但是当初他受了陛下之封时,为何不言及此时,反是上任之后,却突然提出。”
郑云山这时站出身形。
“臣附议!”
“陈大人既然领了皇命,岂可半途而废,就算真要请辞,也要等完全过度之后,而非现在这样,直接提出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