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败的道观大门如同垂暮老人的嘴,无力地半张着,一股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
门槛上的朱漆斑驳脱落,露出底下灰败的木色,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马车刚一停下,舒瑶便感觉周围的目光如针扎般刺向自己。
窃窃私语声如蚊蝇嗡嗡作响,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缠绕。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目光中夹杂的怀疑、鄙夷,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兴奋?
这些人,似乎巴不得她就是凶手。
“瑶儿,小心。”石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只温暖的大手牢牢地握住了她的。
舒瑶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不安。
她知道,此刻的自己必须冷静,必须坚强。
道观内,现场一片狼藉。
香炉倾倒,香灰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张道士的尸体就躺在那里,双目圆睁,死状可怖。
负责调查的官员姓李,留着两撇八字胡,一双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一看就是个精明的主儿。
他上下打量着舒瑶,
“舒小姐,你与死者可有恩怨?”李官员语气尖锐,仿佛已经认定了舒瑶就是凶手。
“大人明鉴,民女与张道士素不相识,何来恩怨之说?”舒瑶不卑不亢地回答。
“哼,素不相识?那为何会在现场发现绣着你名字的手帕?”李官员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块沾染血迹的白色手帕,正是之前侍卫所说的那块。
舒瑶心中一沉,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她正要开口辩解,却被李官员打断,“人证物证俱在,舒小姐还有什么好说的?来人,把她带走!”
两名衙役立刻上前,想要抓住舒瑶。
“慢着!”石宇一步上前,挡在舒瑶面前,目光如炬,“李大人,未经查明真相就妄下定论,恐怕不妥吧?”
“将军,本官办案,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李官员虽然忌惮石宇的权势,但此刻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李大人,办案讲究的是证据,而不是臆测。你仅凭一块手帕就断定舒小姐是凶手,未免太过草率。”石宇语气冰冷,周身散发出一股强大的威压。
见石宇如此维护舒瑶,李官员心中更加恼火,却又不敢得罪他,一时僵持不下。
舒瑶知道,此刻不能再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张道士的尸体旁,“大人,可否容许民女检查一下尸体?”
李官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他倒要看看,这个女人能耍出什么花样。
舒瑶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张道士的尸体。
她注意到,张道士的脖子上有一道细小的伤口,几乎难以察觉。
“赵护卫,帮我取些清水和干净的布。”舒瑶吩咐道。
赵护卫虽然不明白舒瑶要做什么,但还是立刻照办。
舒瑶用清水清洗了张道士的伤口,然后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
她发现,伤口周围的皮肤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紫色。
“这是中毒的迹象。”舒瑶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官员,“张道士并非死于刀伤,而是中毒而亡!”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李官员愣住了,他没想到舒瑶竟然能看出这一点。
他仔细观察了伤口,果然如舒瑶所说,伤口周围的皮肤呈现出青紫色。
“这…这怎么可能?”李官员喃喃自语,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桩简单的凶杀案,没想到竟然另有隐情。
舒瑶继续说道:“如果大人不信,可以请仵作前来验尸。”
李官员虽然心中仍然怀疑舒瑶,但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起案件。
他命人去请仵作,同时让人封锁现场,不许任何人出入。
等待仵作的时间里,舒瑶并没有闲着。
她仔细观察着道观内的环境,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突然,她注意到香炉旁边有一小块黑色的粉末。
她用手指沾了一些,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一股淡淡的苦杏仁味传入鼻腔。
“这是……砒霜!”舒瑶心中一震,她终于找到了真凶的杀人手法。
仵作很快赶到,经过仔细的检查,确认张道士死于砒霜中毒。
真相大白,李官员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被一个女人耍得团团转。
舒瑶并没有理会李官员的脸色,她走到香炉旁,指着那块黑色的粉末说道:“大人,这就是凶手留下的证据。”
李官员顺着舒瑶的手指看去,脸色更加阴沉。
“来人,立刻搜查道观,找出凶手!”李官员怒吼道。
经过一番搜查,衙役们在道观的后院找到了一个隐藏的密室。
在密室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满了砒霜。
而这个密室的主人,正是与张道士有利益纠葛的另一个道士——王道士。
王道士很快被抓获,他供认不讳,承认是自己毒死了张道士。
真相大白,舒瑶的冤屈终于洗清。
周围的人看向舒瑶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怀疑和鄙夷,而是敬佩和赞叹。
石宇紧紧握着舒瑶的手,他为舒瑶感到骄傲……舒瑶看着石宇……石宇紧紧握着舒瑶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递过来,驱散了她心底最后一丝寒意。
他深邃的目光中,是毫不掩饰的骄傲和爱意,仿佛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她前方的路。
“瑶儿,你真厉害。”他低沉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更显温柔。
舒瑶回握住他的手,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她看着石宇,眼中也充满了爱意,仿佛一汪清澈的泉水,倒映着他的身影。
“这都是小意思啦,常规操作而已。”她故作轻松地说着,但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
这场风波,不仅洗清了她的冤屈,更让她和石宇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如同经历了烈火淬炼的真金,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道观命案的真相大白,如同一道惊雷,在京城中炸开了锅。
舒瑶的名声,也随着这场风波,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人们纷纷惊叹于她的智慧和勇气,敬佩她妙手回春的医术。
“听说了吗?相府那位假千金,竟然破了道观命案!”茶楼里,说书先生唾沫横飞,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舒瑶如何巧妙地找出真凶,听得众人津津有味。
“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这医术,简直神了!”一个老者捋着胡须,赞叹不已。
“可不是嘛!之前还有人质疑她,现在都傻眼了吧!”一个年轻的女子掩嘴笑道。
舒瑶的名声,不仅在民间传颂,更在医界引起了轰动。
许多名医都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她的风采,探讨医术。
一时间,舒瑶成为了医界的传奇人物,备受瞩目。
而与此同时,舒瑶在医书研究上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她将现代医学知识与古代医术相结合,创造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
她研制出的新型药膏,能够快速治愈烧伤烫伤,效果显著,被誉为“神药”。
她改良的针灸手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被人们称为“妙手回春”。
她的医术,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病人;她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整个医界。
她,成为了真正的医界传奇人物,达到了她人生的又一个高潮点。
这天,舒瑶正在书房里研读医书,赵护卫匆匆走了进来。
“小姐,城郊古墓那边有消息了。”他语气急促,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舒瑶放下手中的医书,抬起头,目光深邃。“哦?什么消息?”
“据说,有人在古墓里发现了……”赵护卫压低了声音,凑到舒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舒瑶听完,眉头微微皱起,她深知此次探寻危险重重,但为了……她站起身,目光坚定。
“准备一下,我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