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775章 是继续向北还是回凤阳?
    “给我豫州道的吧。”

    朱允熥目光投向刘远。

    刘远立刻向前几步,并举高手里的奏报。

    朱允熥接过夹板后开始阅读。

    石伟毅跟许星阑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

    仅浏览了前面几句文字,朱允熥就皱紧了额头,表情变得严肃。

    “河道出状况了,念。”

    随后,他将手中奏报递给了石伟毅。

    接过奏报,石伟毅同样严肃起来。

    眼下想来也就明白了,为何这次是由两个衙门联名上书了。

    治河一事,今年才算真正起步,这会就出了意外。

    他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这项涉及大量资源投入的大计,在朝中究竟能否顺利推进下去?

    与可能数十年才发生一次的大堤溃决相比,这些财政开销更适合用于更紧迫的需求。

    究竟是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石伟毅低头看着手中急件,在尽可能小声的情况下,以只有周围几人才能听见的声音逐字逐句朗读。

    “臣豫州道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并大明河道总督衙门,谨具奏启,以禀太孙。洪武27年豫州道生乱,内政动荡,黄河泛滥。”

    “幸得太孙亲临,局势渐稳,三司官员更替,新政推行,百姓生活改善。然近日豫州府、陕州境内新造拦水坝与减水坝突然崩溃,上游河水倾泻,造成两岸严重损毁。”

    “工部尚书兼河道总督潘开朗,在柳园口河堤突逢水灾,情况危急。众多河工伤亡惨重,臣等对此深感痛心愧疚。黄河事关中原社稷稳定,臣等虽死罪难辞其咎,但不敢辜负天恩。”

    “现恳请太孙速速驾临,查明真相,定夺处置。臣等甘愿受罚,只望能早日平息此事,恢复地方安宁。臣伏上奏。”

    石伟毅一口气把急报念完,面色仍是阴沉如铁。

    潘开朗的治河方案早已提交给了朝廷,并在内阁留有备案。

    对于拦水坝跟减水坝的作用,石伟毅是知道的。

    一场重大变故即将在河道上发生。

    并非仅因这两座大坝被毁,此事可能在朝廷内外引发的连锁反应更为严重。

    石伟毅尽力平复心情,侧目瞥了一眼身边的随行官员们。

    这些人中大多数是朝堂上的老油条,亦或是近年来新晋的小将。

    他说话时语调低沉,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众人无一例外都屏息聆听。

    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沉重。

    既然能够跟随朱允熥北巡,就证明了他们深受信任。

    显然,新的风波又将在大明朝廷掀起。

    所有人心照不宣。

    石伟毅看向朱允熥。

    “后面的签名,来自豫州道三司,河道总督的主要负责人,及手下的文武官吏,开封城中几乎所有相关人员,都留下了姓名。”

    成千上万两白银化作泡影,与滚滚黄河一起东逝。

    随之而来的是朝廷内部,难以避免的政治较量。

    朱允熥眉头紧锁,片刻后又恢复镇定自若的态度。

    面对忧心忡忡的下属们,他的声音显得尤为柔和。

    “即便眼下遇到了阻碍,我们仍能筹措资源修复设施;无论多艰难险阻,在我看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治河是我们长久以来坚持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必须坚持到底。本宫不信命,只信人定胜天。”

    随后他转向刘远。

    石伟毅稍显轻松,尽管没有过多解释,但是问题核心已清晰浮现。

    这一切只是自然灾害。

    由此推断,无论是哪一级地方朝廷或者潘开朗本人,都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地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质疑。

    可是,真的那么简单吗?

    刘远遵照朱允熥的手势,展开了来自凤阳府的急奏。

    奏报非常简洁扼要,除了一些必备格式外就是一段简短陈述。

    “微臣未能尽职,朱允炆夫妇离开王府后便不知去向。经多方查找毫无收获,不过其私人财产仍旧原封不动地存放在屋内。”

    这个消息带来的震撼,丝毫不亚于之前的工程失败。

    某些方面或许会更具紧迫性和影响力。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监察御史突然站出来。

    “太孙,请允许属下先行返回凤阳展开追缉行动,务必尽快找回失踪的朱允炆。”

    这不仅关系到王室颜面,更影响到社会稳定,绝对马虎不得。

    之前朝廷确实表现出足够宽容,甚至当朱允炆以特殊规格举办婚礼时,也没遭到明显抵制。

    眼下的情况完全不同。

    一个曾经意图篡夺权力的人,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知道他下一步打算干什么。

    因此,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查清真相。

    否则目前朝堂权威,可能会受到动摇。

    朱允熥眼神晦暗。

    哪怕朝堂如何变法革新,如何启用新锐官员。

    在大多数官员心底,朝廷利益始终重于民众福祉。

    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他语气平静。

    “中都皇宫里面,他的私人物品都没带走吗?”

    石伟毅望了刘远一眼,回答道。

    “按照凤阳送来的消息看,应该是没有带走的,不过他人已经找不到了。”

    回应之后,石伟毅小心翼翼地道。

    “太孙,我们眼下是继续北行还是转向回南?”

    北去还是南归?

    这个决定,对于朱允熥,不过是瞬息之间的选择。

    至于朱允炆身上究竟出了什么事,他也大概猜出了一个轮廓。

    转头看向石伟毅,轻轻拉了拉坐骑缰绳,浑身漆黑、不见一丝杂色的战马立刻迈步前行。

    石伟毅立刻心领神会地跟随着,不忘回头给小许投去一瞥。

    许星阑立即露出笑容,轻甩缰绳加入了前进队伍。

    眼见太孙此举,刘远与周豪自然不敢落后。

    亲自护佑三位。

    整支北巡行列也开始缓缓移动起来。

    但因刘、周两位大将坐镇,行进速度较为缓慢,且保持着安静。

    除了车辆及马蹄声外,别无其他声音。

    遵照朝廷规例,唯有位于京师级别达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资格乘轿外出。

    因此所有随同出行之人都必须骑马代步。

    尽管这些官僚可能缺乏亲身赴前线厮杀的经验,却几乎能够处理好所有非战斗性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