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909章全部推卸责任的山西道官员
    相比之下,韩阳羽心中反倒泛起阵阵窃喜。

    所谓大业,他从不真正放在心上。

    即便今日侥幸得逞一时,早晚也是难逃被暗害的命运。

    正如过去他父辈们惨遭灭口,那般悲凉结局。

    这世间哪来什么绝对忠诚之人呢?

    既然刘天禄所构想的一切均告崩溃,那么哪怕他无力夺取对方手中的权利,也可能能够借此重获自由身。

    猛然间。

    一道身影映入了韩阳羽的眼中。

    片刻之后,嘴角微微翘起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啊,那是朱公子吗?”

    刘天禄脸上已然布满惊愕,并指向正由几名士兵保护着,朝王府方向而去的身影。

    “为何他会出现在这里?而且好像还是受到护卫?”

    几乎是同时,刘天禄迅速靠紧围栏边缘位置,眼睛瞪得浑圆,死死锁定住即将迈进晋王府大门内的人影。

    吱嘎吱嘎……

    由于用力过猛导致手指关节处泛白,整张脸因极度愤怒变得铁青色一片。

    “朱允炆。”

    “竟会是他。”

    砰!

    一股鲜血自口中喷薄而出,顺着下巴不断往下滴落。

    “真的是这家伙,原来他早与朱允炆串通一气?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一步。”

    “为什么!!”

    “该死!”

    刘天禄面容扭曲狰狞。

    韩阳羽低声劝慰着说:“太保,当前要务是考虑如何尽快撤离此处,只要命还在就有翻盘希望啊。”

    刘天禄转身回头恶狠狠望向韩阳羽,韩阳羽心底发寒,急忙偏开脑袋。

    接着,只听得刘天禄低沉含恨的声音。

    “不可能。”

    “我必让他朱家为此付出代价。”

    晋王府。

    官兵们正有条不紊地将叛贼送往城内各军营。

    晋王府内的仆人们,手拿扫帚和簸箕,竭尽全力清理正殿前的血肉残骸。

    一桶又一桶清水被泼洒在地上,扬起无数细小的血花与碎骨碎肉,随后流入四周的排水沟,汇入太原城外流淌的汾水中。

    朱济烨两手交叉抱于胸前,腰间挂着一把刀,伫立在广场上,望着周遭忙碌的身影,神色中带着些许愁绪。

    原本井井有条的晋王府,竟有一半被逆贼攻入,众多宫殿遭到破坏。

    重建这些损坏的建筑,仅需消耗更多钱财粮食而已。

    此次叛乱导致城里许多家族面临抄家之灾,足以弥补因此次事件造成的损失。

    朱济烨心中隐隐担忧的是那座守卫森严的大殿。

    台阶上布设好的防线已然撤去,朱允熥及父亲连同北巡随行人员,皆已离开。

    众位大臣还有更多任务等待处理,在士兵保护之下,暂时掌管太原府各司衙署。

    确保明天太阳升起之时,山西道能恢复正常运作。

    至于朱允熥,则与朱棢一起进入了内殿。

    一夜之后,山西地方格局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决策都将在眼前的这座宫殿内产生。

    一个全新的山西道即将诞生。

    想到这里,朱济烨脸上浮现了一丝微笑。

    殿内。

    朱允熥已经将长刀归鞘,悬挂在腰际,左手轻抚刀柄。

    朱棡、石伟毅以及张苑博、周豪、刘远、郭文栋等人。

    被囚禁在此处的山西地方官员们,纷纷跪倒在朱允熥身前哀求饶命。

    角落里有一根大柱子,旁边是全身捆绑着的钟辰,晕了过去。

    尽管之前殿内外隔绝,无法知悉外面发生的一切。

    可从一开始叛徒冲杀至门外,到最后攻入王府内部引发混战的声音,早已消逝不见。

    这时看到完好无损的朱允熥一行人。

    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心照不宣。

    叛贼的暴动,已被彻底平息。

    “殿下,臣冤枉啊,我对此事毫不知情。”

    “都是东郭荣干的好事。全是他一手策划,强迫下官执行。”

    “臣手里有关于这些年,他们逼迫我做事以及给予金银的往来记录。”

    “那些钱财,微臣没有动用过一分一毫,都藏在家里地下室里,随时愿意交出以证清白。”

    ……

    没等朱允熥发话,满堂官员就先自顾自地交代,试图自保。

    除了那些从未涉足此事的人,表示毫不知情之外,几乎所有参与的人,都把责任推向了早已死去的东郭荣身上。

    朱棡跟石伟毅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尚未表态的朱允熥,期待着他做出最后裁决。

    朱允熥半眯着眼睛,注视着眼前的一众山西官员。

    此次山西道的事件,与此前河南道发生的动乱迥异。

    当时在河南道,地主士绅们因不满朝廷改革损害其利益,而引发骚乱。

    而山西道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这里的富户并非依靠农田获得财富。

    由于三山两川的地理特征,使得商贸活动在此地盛行。

    大家皆通过贸易积累财富。

    尽管当前朝政重视商税,在某些区域里,该税收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夏秋赋税总和。

    可这对商人来说,依旧有利可图。

    此次山西道爆发的问题根源,则是源于私欲膨胀。

    无论是白莲教的不死心、晋商操控官府的想法,还是部分山西官员图谋建立自治领地的野心。

    “彻查,发现违法者一律处决,其家族成员则流放至倭国州岛。”

    朱允熥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就做出了决定。

    明确了对于山西道内官员群体的态度及未来处置方案。

    自从应天府实行考公制度,朝廷完全不必担心缺乏愿意从政的人才。

    只要举行一次考公,天下英才便会争相加入。

    届时,便可及时填补山西道所有空缺职位。

    刘远已经接到指令。

    作为北镇抚司锦衣卫统领,眼下很多情况下他已经不再需要亲自上阵。

    他只需一眼示意。

    早就在暗中候命的锦衣卫冯海,便立刻带着手下,站到了那群山西地方官员面前。

    “全部带走。”

    冯海冷冷地吩咐道。

    离开京城这段时间,一直不得不应付笨拙朱允炆的安排,令他压抑极了。

    终于找到机会,冯海不禁激动起来。

    只期盼这群山西本地官员,能够比普通人更有骨气。

    锦衣卫们一个个架走了那些山西官吏。

    他们来回奔波于大殿之上。

    没过多久,整个房间内都弥漫开了一股淡淡腥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