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墨南之前是这样建议的,宋芸心里原本就是这样想的,现在许师长也这样说,显然这就是最好也最适合她的路。

    宋芸一口应下,“我愿意加入特战队。”

    许师长内心十分高兴,宋芸的能力他很清楚,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极深,功夫也了得,心思又十分细腻,加入特战队后,特战队如虎添翼。

    “行,明天我就给你打报告,不过这事没那么快,估计得一个月左右才能办下来,这段时间你就跟以前一样上班就行。”

    说完这事,继续说奖励,宋芸自己是不缺什么,但她怕远在青河村的父母缺。

    “奖励我想要粮食吗?我怕我爸妈那边粮食不够吃,我想给他们多寄一些过去。”

    她不缺钱,粮票也还有一些,可她现在吃定量,一个月就这么多,哪怕用些手段去换粮,也一次性换不到几十上百斤粮。

    爸妈那边五张嘴,等下一次分粮要到年底,在那之前,他们都得自己买粮吃。

    乡下买粮也不容易,谁家也没有多余的,弄不了多少。

    许师长知道她的难处,当即点头,“行,那就特批给你一百斤粮。”

    粮第二天小刘就送了过来,除了许师长答应的一百斤粮,还有一包蔡超英准备的东西,里面吃的用的都有,还有两块浅青色的棉布,很适合夏天做衬衣的料子。

    宋芸把粮食再套上麻袋打包好,都弄到邮局去寄了,往里面塞了信,信里装了一些粮票,告诉他们东西是谁准备的。

    有了这些粮食和粮票,加上上次寄的那些,应该能吃到下次分粮。

    今年爸妈都是满工分,加上二老也有每天六个工分,丽芬也有工分,到时分粮肯定能分不少,至少不用担心冬天存粮不够。

    想到丽芬,她又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复习功课了——

    花了半上午折腾这些事,余下的时间她就在家专心制药,两口大锅熬煮了一整天,整个家属院都飘着药味。

    之后的一周,只要不轮班,宋芸就在家制药,上夜班没事的时候也制药,很快就把王复生一直在催的药给交上去了。

    药膏一次性交了三百贴,一百五十块钱。

    晕船药一次性交了一百盒,一盒一百粒,定价三元一盒,二八分,宋芸一盒能得六毛,这一次交货只得了六十元。

    宋芸却不嫌少,别看只有六十,实际赚得比药膏多。

    制晕船药的药材全部由军区提供,她只负责制药交货就行。

    而药膏熬了三锅,把攒了很久,以及这次从周铁生手里收来的药材都用完了,甚至还用了些古老头的,这才凑够三锅,三百贴。

    五十块钱一百贴,还得扣除成本,而且熬制药膏很耗神,比制晕船药累多了。

    交了这批货,家里的药材几乎耗空,周铁生这周没来送货,应该是药材还没炮制好。

    宋芸打算去西秦山采药,已经有日子没去了,趁着现在还在卫生队工作,还有空闲时间,赶紧多囤些药材,不然等以后成为正式的特战队队员,时间方面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宽裕。

    古老头和宋子奕自然也要去,三人又在周末的大清早背着背篓,拎着大筐和麻袋去了西秦山。

    现在是五月初,山里草木繁盛,外围随处可见人走过的痕迹,原先古老头经常采药的几个根据地也被人光临了,一根药苗都没给留下。

    宋芸忍不住笑,“看来周铁生他们最近没少往山里跑,这一路上的草药都没剩几根了。”

    古老头踢了踢脚边的野草,“这几个小子,做事没有章法,把地皮都薅秃了,来年怎么办?下回见了他们,得跟他们好好说说这事,不管采什么药,多少得留点,不然来年啥也不剩。”

    三人轻车熟路的往山里走,走得够深了后,药草也逐渐多了起来。

    子奕今天也帮着姐姐一起采药,三人一边采药一边闲聊。

    宋芸想起许淑华给的药种子,就问古老头,“古老,我听淑华姐说他们许家祖上是药农,是真的吗?”

    古老头点头,“是真的,我家祖上是药商,他家是药农,自古就有合作,看是世交来着,可惜后来世道不行了,哎——”

    宋芸说起许淑华给的种子,古老听了眼睛一亮,“许家老头珍藏的药种那肯定是珍稀药种,我以前想找他要点,他都不舍得给,没想到现在都落你手里了,这可是宝贝,绝对不能浪费了,这事咱们回去好好合计一下。”

    两人正说着这事,突然十点钟方向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三人扭头看过去,瞧见一行五人从林子里钻出来,五人行色匆匆,表情都有些凝重,其中一人脸色发青,被另一个人扶着,走得慢一些。

    五人中有一个干瘦老头,步伐轻盈,行步姿态与其余几人不同,一看就是真正的练家子。

    其余四人都是三十到四十左右的青壮,穿着普通的灰布褂子,身上,裤子,以及脚下的布鞋都沾满泥泞,像是从泥地里滚过。

    五人也没料到会在这深山里遇到人,表情各异。

    PS猜猜是什么人。

    “为爱发电”“为爱发电”“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