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 > 第442章 初见李家诚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房间里。杜维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屋子,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递给了坐在沙发上的何雨柱。

    何雨柱好奇地接过这份资料,随意翻了几页后,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万万没想到,这份资料竟然是关于赫赫有名的长江实业公司的详细介绍!

    或许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他们并不知晓这家公司的存在,但只要一提到那位被誉为“李超人”的商业巨擘,恐怕没几个华人会感到陌生。

    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位李超人可是当之无愧的香江首富,并且连续多年荣登全球华人首富的宝座。

    他所拥有的庞大产业不仅遍及香港地区,更是在中国大陆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

    而这长江实业,则无疑是其旗下最为重要、影响力深远的核心企业之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何雨柱疑惑地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杜维芳,眼神中充满了不解。

    杜维芳微微一笑,解释道:“据我所知,他旗下有一栋工业大厦准备出租呢。”

    何雨柱对于长江实业详细的发展历程其实并没有特别深入的认知,只有在仔细查阅过相关资料后,他才清楚地知晓,如今那位被人们称为“李超人”的商业巨擘已然将自身事业的重心迁移至房地产领域。

    回溯至50年代初期,李超人身先士卒地踏入了塑胶花这一行业。

    所谓的塑胶,实际上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塑料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是两边称呼有所不同罢了。

    而塑胶花呢,则是用于家庭装饰的仿真花卉,这种假花在欧美地区备受青睐和追捧,极为流行。

    当李超人精准地捕捉到这个商机以后,凭借着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卓越的经营才能,迅速地将企业做大做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整个塑胶花行业的准入门坎着实过低,短短时间内,香江便涌现出多达五六百家同类型的企业。

    面对如此激烈且趋于饱和的市场竞争态势,李超人深深地意识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难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

    于是乎,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然地将关注焦点转向了潜力巨大的地产行业。

    在此之前,李超人所执掌的公司名为长江工业公司,这家企业主营塑胶花的生产制造业务。

    在1958年时,李超人以高达300万港币的不菲价格成功地将该公司出售给了一位来自漂亮国的买家。

    紧接着,他顺势组建起全新的长江地产公司,并于同年在北角区域倾力打造了一座高达12层楼之高的宏伟工业大厦。

    这座大厦不仅成为当时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更是象征着李超人在地产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由此开启了他在这片新战场上的辉煌征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到了1960年。在这一年里,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二栋工业大厦也正式破土动工。

    杜维芳一脸严肃地说道:

    “位于北角的那座长江工业大厦,目前正在对外招租呢,但其他地方的可就没那么容易租到咯。”

    她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对当前的租赁情况感到颇为棘手。

    听到这话,一旁的何雨柱不禁问道:

    “难道就没有整个工业大厦出售的吗?”

    他双手抱胸,脸上露出一丝焦急之色。

    杜维芳无奈地摇了摇头,缓缓回答道:

    “这段时间我特意搜集了一些相关信息。由于近来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几乎没人愿意将整栋工业大厦直接出售,大多数情况下只提供单层出租服务。”

    何雨柱听后,不由得感到一阵头疼。

    毕竟眼下在香江地区,新建的工业大厦数量本就有限,而那些愿意出售的更是凤毛麟角。

    如此一来,如果想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场所,恐怕就只能先前往李超人所拥有的长江工业大厦一探究竟了。

    想到此处,何雨柱果断吩咐道:

    “这样吧,你帮忙联系预约一下,咱们找个时间去拜访一下这位李先生。”

    要知道,此时的李超人虽已凭借塑胶花生意声名鹊起,并被人称为塑胶花大王,但“超人”这个如雷贯耳的绰号尚未诞生。

    接到任务后的杜维芳不敢怠慢,立刻着手安排起来。没过多久,她便成功与对方约定好了见面时间——当天下午两点半。

    午后时分,阳光依旧炽热耀眼。何雨柱带着杜维芳二人早早地来到了长江工业大厦楼下。

    他们站在那里,仰头望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心中暗自思忖着此次拜访究竟能否有所收获……

    这座宏伟壮观的大厦高耸入云,足足有12层之多,矗立在繁华都市的中心地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而位于最顶层的那一层,则是仅供自家使用的办公区域。

    他们二人径直来到楼上,与秘书取得联系之后,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过了几分钟,终于到了下午2点30分,他们被准时请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一进门,那位名叫杜维芳的女士率先开口说道:

    “李先生您好,我是来自玉柱公司的杜维芳,这位便是我们的大老板——何玉柱同志。”

    原来,何雨柱为了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诸多麻烦,在办理身份证时特意将名字做了些许改动,把原本的“雨”字改成了“玉”,随后又以此为名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玉柱的公司,并计划借助这家公司进军机械制造领域。

    听到对方的介绍,坐在办公桌后的李家诚微笑着站起身来,礼貌地回应道:

    “你好啊,何先生,很高兴能认识你们。”

    接着,何玉柱满脸笑容地说道:“李先生您好,久闻您的大名,您可是赫赫有名的塑胶大王啊!对于您的成就,我们早就如雷贯耳啦!”

    李家诚谦逊地摆了摆手,说道:

    “您太气了,请二位先坐下吧。”说着,他亲自邀请两人入座,并示意秘书为他们送上热气腾腾的茶水。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双方开始就租房子的相关事宜展开深入讨论。

    要知道,如果只是租赁较小面积的房屋,通常情况下只需要由业务经理出面直接签署合同即可,根本无需李家诚亲自出面接待。

    然而此次会面却有所不同,足见这次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此之前,杜维芳一直心心念念地想要将那座宏伟壮观的长江工业大厦纳入囊中,但她的购买请求却遭到了无情的否决。

    尽管如此,这位执着的女士并未轻言放弃,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新的提议——她希望能够将目前已成功掌控在手的整整三层面积全部租下来。

    听闻这个消息后,李家诚决定亲自出面接待杜维芳一行。

    在会面伊始,李家诚便热情洋溢地向众人详细介绍起这座长江工业大厦来。

    他不无自豪地表示,整栋大厦的大部分面积早已被慧眼识珠的租户们抢先预定并租用出去了。

    而就在当下,恰好有一些楼层因为租赁合同到期且租户选择搬离而空出了位置。

    接着,李家诚进一步透露道,这座长江工业大厦始建于1958年,历经长达一年多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终于在1960年初正式竣工并投入到商业运营之中。

    此外,李家诚始终秉持着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那就是这座大厦只对外出租,绝不进行出售交易,他所看重的仅仅是从租户那里收取稳定可观的租赁费用而已。

    最后,李家诚似乎看穿了杜维芳心中可能存在的顾虑,微笑着补充说道:

    “倘若这三层面积无法完全满足您的实际需求,那么请不必担忧。在筲箕湾地区,我名下还有另一栋同样规模宏大的工业大厦可供您选择。”

    听到这里,一旁的何雨柱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和赞同。

    他回应道:“就现阶段而言,这三层面积对于我们第一期的发展规划来说已然绰绰有余了。所以,暂时先租用这三层应该不成问题。”

    其实,最初的时候,何雨柱本打算直接购置一整栋大厦作为公司的办公场所及业务拓展基地。

    毕竟,以他手头现有的充裕现金流而言,完成这样一笔房产交易并非难事。

    但经过一番深入调研与了解之后,他发现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那些活跃其中的开发商们自身实力往往较为有限。

    而且,他们普遍采取一种名为“卖楼花”的营销策略。

    这种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者的初始资金压力,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综合考虑种种因素之后,何雨柱最终还是决定暂且搁置购房计划,先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眼前的场地需求。

    要说这一做法呀,那可得追溯到很久之前了,它最初可是由大名鼎鼎的霍英东先生所发明的呢!

    那个时候啊,当一座房子才刚刚准备破土动工,甚至连动土的迹象都还没显现出来时,就已经开始对外销售啦。

    如此一来,便能拿着从买家那里得来的真金白银去建造楼房,从而大大降低了他自身所需承担的成本开销。

    实际上,仅仅只需动用整体建筑费用大约一成左右的资金,便足以运作整个项目了。

    具体来说呢,首先得掏出一笔钱将那块地皮收入囊中,接着再凭借着这块地去向银行申请贷款,通常情况下能够贷出相当于土地价值70%的款项。

    随后,就可以正式开启售卖楼花的进程啦,而且令人惊叹的是,基本上每次都能成功地将所有的房屋单位全部售罄哟!

    就这样,几乎不用花费自己的一分一毫现金,就能顺顺利利地建成一栋高楼大厦。

    要知道,在整个香港地区,虽然出售楼花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但出现烂尾楼的情况却极为少见。

    即便偶尔不幸碰上了那么一两座烂尾楼,当地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也会充分保障买家们应有的权益。

    实在是有些遗憾呐,内地居然未能掌握并运用好这一有效的模式和策略。

    咱们再来瞧瞧眼前这整栋大楼吧,这可是崭新崭新的呢!

    仅仅投入了短短一年的光阴,其整体的建筑质量自然是毋庸置疑、毫无问题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移步至楼下的第五层、第六层以及第七层看看吧,每一层的建筑面积均达到了足足4000平方尺之多哦!

    在繁华热闹的香江地区,人们计量房屋面积所采用的单位并非我们熟知的平方米,而是独特的平方尺。

    这其中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换算比例:1平方米等同于足足9平方尺。如此一来,当提到某一层楼的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时,按照当地的算法便是约合3600平方尺左右。

    何雨柱目光专注且细致地审视着眼前的空间,心中暗自估量和盘算着。一番观察之后,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并同意租赁此处。

    要知道,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想要寻觅到一座崭新的工业大厦绝非易事。

    众多的工业大厦早已被其他企业抢先租用出去,特别是在北角这片区域更是如此。

    尽管这里仍有部分可供出租的房源,但普遍面积较小。许多工厂仅仅占据着楼层的一隅之地,其规模相较于家庭作坊式的小厂来说,也不过只是稍大一些而已。

    能够拥有上百平方米场地的工厂已算得上颇具规模了。

    就拿如今的湾仔来说吧,那里几乎满眼皆是四层楼高的小楼建筑,更高层数的楼房则极为罕见。

    而在半岛那一侧,虽说有着数量可观的工业大厦矗立,但何雨柱却对其位置心生不满,觉得距离过远,因此压根儿未曾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此时,负责招租的人员开口说道:

    “目前这里的租金标准是每平方尺7毫5分。鉴于您所要租赁的面积相对较大,所以我可以特别为您按照每年每平方尺7毫来计算租金。”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毫”,其实与内地所称的“角”意思相同,通俗来讲也就是常说的“一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