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864这难道公平吗?
    “自亘古以来,儒家信仰便坚信,在万物萌生的初始阶段,所有生命皆怀有一颗至纯至善之心。”

    汪钟满怀深情地阐述道,“身为读书人,我们更应恪守这份善良,以温柔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去尊崇并体悟它们的存在。”

    正当众学子沉醉于这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之际,一名青衫中年人突然出现在门口,神色间难掩急切,似乎有要事相告。

    “汪经长,老山长有请,盼您即刻前往茶园一叙。”

    他语气匆匆地传达道。

    汪钟闻言微愣,随即迅速回过神来。

    他深知老山长刘学义素日里极少直接召人,此次相邀,想必有要事相商。

    “尔等暂且自习,待吾归来再为尔等解惑。”

    汪钟向众学子叮嘱一句,随即身形一闪,便已消失在原地。

    学子们目睹这一幕,无不流露出羡慕之情。

    他们知晓,这是汪经长施展了儒家的法术,能够瞬间移动的神通。

    对于他们这些尚在求学阶段的学子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向往。

    为了有朝一日能达到如此境界,他们纷纷埋头苦读,认真记录汪钟刚刚的讲解内容,并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试图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此刻的汪钟,已然来到茶园之中。

    远远望去,便见老山长刘学义,正端坐于一幽静的亭子内,悠然地品着香茗。

    与他并肩而坐的,还有一位英气逼人的年轻人。

    他眉如剑锋,目若朗星,即使在儒家巨擘刘学义面前,亦显得气定神闲,毫无怯色。

    汪钟见状,心中不禁暗自赞叹:

    这位年轻人的气质与修为,实属非凡。

    他快步走至亭前,毕恭毕敬地向刘学义行礼致敬:“晚辈汪钟,见过老山长。”

    刘学义却仿佛未曾听见他的言语,依旧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面前的棋盘。

    只见棋盘上黑白棋子相互交错,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棋局。

    过了好一会儿,刘学义才长叹一声道:“哲之啊,你的棋艺愈发精湛了,老夫已非你之敌手。”

    王哲闻言微微一笑,谦逊地回应道:“这都是得益于先生的悉心教诲,晚辈才能有此进步。”

    刘学义轻轻摇头感慨道:“你的棋路与兵法相融相通,总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如此棋艺与兵法造诣,已然超越了老夫的教导范畴。”

    言罢他终于转过头来望向汪钟,目光深邃而凝重:“钟之啊,你可知老夫此次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汪钟心中一紧,他确实不知老山长此次相召的真正用意。

    于是只得恭敬地回答道:“晚辈愚钝,还请老山长明示。”

    “老夫且来问你!”

    刘学义稳坐亭中,声音宛如雷霆,震撼人心。

    每个字音都蕴含着不可抗拒的力量,直接穿透汪钟的心灵。

    他运用的是儒家独门的问心法术,能迫使对方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

    “妖族的灵物,是否让你觉得烫手?”

    刘学义的目光锐利如鹰,紧紧锁定着这位他曾寄予厚望的弟子。

    汪钟心头一震,额头上不自觉地冒出了冷汗。

    他想要辩解,想要否认,但在问心法术的影响下,却只能说出心底的话。

    “老山长……”

    他艰难地开口,“学生……学生确实贪生怕死……”

    “贪生怕死?”

    刘学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失望与愤怒交织在他的语气中。

    “老夫也珍视生命,但难道老夫就该像你一样,舍弃儒家的气节,向妖魔低头,甚至乞求苟活吗?”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失望与沉痛:“想当年,你踏入书院求学,虽然老夫曾见你资质平平,一度认为你难成大器。”

    “但你未曾放弃,以近两百岁之高龄,依然坚持研读经书,勤勉不懈。”

    “最终,你成功跻身大儒之列,成为儒学院的经长。”

    “那时,老夫心中无比欣慰,认为你虽起步晚,却展现了圣贤的潜质。”

    说到此处,刘学义的声音突然拔高,语气愈发严厉:“然而现在,你却告诉我,你竟与妖魔暗中勾结?”

    “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你不仅背叛了儒家的信仰,更背叛了自己的初心!”

    “老夫看错人尚可挽回,但你与妖魔为伍,这种行为简直是儒家的耻辱!”

    “更可恨的是,这些年来,你身为经长,所传授的经义误导了多少无辜的学子?”

    面对老山长的严厉质问与怒斥,汪钟的脸色变幻莫测。

    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无法再继续隐瞒。

    于是,他毅然撕下了平日的伪装,展露了内心深处的怨恨与不甘。

    他伸手指向旁边的王哲,愤懑地说道:“老山长,您也清楚,学生资质平庸,远不及王哲那般天赋异禀。”

    “为何我就不能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呢?”

    “为何我一定要按照你们所规定的路线前行呢?”

    他的声音充满了不甘与挣扎:“为何他人能天赋异禀、年少成名?”

    “而我,即便苦读百遍、千遍,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也始终无法领悟经义的深奥之处!”

    “这究竟是为何?”

    情绪激动之际,汪钟几乎是指着王哲的鼻子大声控诉:“想要扬名立万、流芳百世,就需要著书立说、创作惊世之作!”

    “我绞尽脑汁、耗费了整整十年的心血所著之书,却无人问津!”

    “而王哲呢?”

    “他仅仅是观赏了几天竹子,随手写下的笔记,便能风靡整个川州,受到世人的追捧与赞誉!”

    “这究竟是凭什么?”

    “这难道公平吗?”

    “学生不服!”

    最后三个字,汪钟几乎是嘶吼出来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与不甘。

    而此刻的汪钟,已然被嫉妒与怨恨所吞噬,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勤奋苦读、追求儒家真谛的学子。

    王哲正沉醉于与老山长的棋局中,黑白棋子在棋盘上交织出一场无声的较量。

    突然,他听到自己的名字被提及,这让他从棋局的深思中回过神来。

    他抬头望去,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心中疑惑丛生:

    这话题怎会无端牵扯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