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非净土,众生皆在红尘泥泞中跋涉。
那些悬在晨露里的情丝,总在朝阳初升时缠绕成茧;那些沉在暮色中的执念,常在星斗阑干时凝结成霜。生而为人,原就是向死而生的苦行僧,每一步都是在业火中煅烧着灵与肉的舍利。
情难却、意难平、心不甘,原是刻在轮回碑上的梵文,凡人只窥得见斑驳的笔触,却读不懂其中宿命的谶语。
求而不得者,如握沙漏,越是攥紧指缝间流逝的愈多;事与愿违者,似饮鸩酒,明知剧毒仍要仰颈尽欢。众生皆在因果的棋盘上挪移,却不知黑白棋子早已在命运二字上染透泪痕。
“莲花根都烂了”,这是王米儿对一切的失望,也是对一切的放弃,无论冯道是听懂了,还是没能理解,他都注定要痛失所爱。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这话听起来似乎是这样,但总有人不信,又或者说总有人觉得命运还是可以改变,不过是需要多花点心思而已。
暮色时分,残阳斜照在洛阳皇宫的琉璃瓦上,将歇山顶的鸱吻染成暗红色。紫宸殿前的牡丹不合时令地绽开了,花瓣边缘泛着铁锈般的褐斑,像被战火烧焦的旌旗。
两名垂着云髻的宫女捧着鎏金铜盆匆匆走过,盆中清水映出她们低垂的眉眼,一旁的御沟内,浮在水面上的凋零残英正顺着墨绿色的水藻漂向宫墙之外。
洛阳城的重建大体以洛水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南市和北市为核心,又称南北两城。
宫城集中在洛水北,中轴线以西、以贞观殿为正殿的西路部分,坊市则集中在南市附近,城内其他地区并没有恢复,都被开辟为农田。
紫宸殿内,年近十五岁的李柷坐在空荡荡的御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带銙上剥落的金漆,案上摊开的黄麻诏书依然空白,朱砂砚台里的血色也已凝成暗褐。
他不知要写什么,不敢乱写,他是大唐皇帝,却是一个傀儡,一切政事都要由朱全忠决策,他只是一支笔而已。
暮风掀起褪色的青罗帷帐,露出殿角褪色的藻井彩画,一只蜘蛛正在盘龙金柱的裂缝间结网。
李柷于乾宁四年,受封为辉王。
天祐元年,朱全忠命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弑唐昭宗后,蒋玄晖矫诏立李柷为太子,更名柷,即位于唐昭宗柩前。
“听说朱全忠已过汜水关…”
掖庭宫墙根下,老宦官的声音混在柳絮里。
“昨日,尚食局连灯油都短缺了…”
殿门外,几名宫女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不远处的太液池倒映着扭曲的宫阙,一群乌鸦正掠过池畔枯死的垂柳。
忽然,西廊阴影里响起玉珂相击之声,所有低语之人倏然噤声。中书侍郎张文蔚走出阴影,紫袍下摆沾着不少泥渍,手里则捧着一摞节度使文牒。
当他穿过长廊时,看到小皇帝正站在殿门外仰头望着梁间的燕巢,铜漏声里夹杂着檐下新燕的啁啾,那窝本该南迁的燕子到底还是回来了,只是巢中幼雏的叫声孱弱得像垂死之人的喘息。
“皇上,梁王已到郑州,不日便会回京了。”
话刚说完,张文蔚看见李柷的脸色陡然变得惨白,单薄的身子打了个寒颤,蠕动的喉结时扯动了领口褪色的金线团龙,张文蔚不禁暗自苦叹,大唐真的没有希望了。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其父张裼在僖宗时为官。
张文蔚自幼聪慧,乾符年初便中进士,之后便入朝为官,天祐元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判户部。
“相公,我应如何迎接梁王?是不是现在就出城?”
“陛下,从郑州到洛阳还需几日行程,待梁王抵达洛阳时,陛下可以命百官在城外相迎。”
“哦,那就依张相,可…如此不会让梁王动怒吗?”
“应该不会的。”
对于这个话题,张文蔚不想多说,也不能多说。
如今,这宫里宫外都是朱全忠的人,若有哪句话不妥,很快就会传到朱全忠的耳中,那就是祸端。唐帝国走到眼下这个地步,已经无力回天,没必要为这个即将崩塌的帝国搭上一家人的性命。
“陛下,淮南节度使杨渥遣将陈知新攻湖南,陈知新逐刺史许德勋,杨渥奏请以陈知新为岳州刺史。”
“哦,此事待梁王入京再说吧!”
“镇南军节度使钟传病故,本以其养子钟延规为江州刺史,但军中拥其子钟匡时为留后…”
“张相,这些事情都交由梁王裁夺吧!”
“臣…遵旨!”
紫宸殿的铜漏滴到酉时三刻,张文蔚退出殿门。
李柷在殿内呆坐片刻,起身匆忙前往积善宫,刚到寝殿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碎瓷之声,吓了一跳,入内看见半碗药汁摔在牡丹纹方砖上,药渣的焦苦味弥漫了整座寝殿,母亲何太后的翟衣下摆还沾着党参须子。
“娘…”
李柷快走两步来到何太后的身前:“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娘没拿稳,失手打翻了。”
太后二字听起来应该有些岁数,但何太后的年纪并不大,只是刚过花信之龄的女人,只是因为整日惶恐,原本的风姿雅韵已经憔悴得不像样子。
“娘,刚才张文蔚说,朱全忠要返京了,已经到了郑州。”
何太后听到这个消息,耳垂悬着的明月珰突然剧烈晃动,在颈侧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是无数把悬在咽喉的匕首。
下一瞬,她紧扣住儿子的手腕,染着凤仙花的指甲几乎掐进李柷的皮肉,觉察到失态后又松开手,缓缓点头:“是该回京了,方才柳璨来过了,说梁王要我们母子去汴州颐养天年。”
听到这句话,李柷的脸上竟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么说,梁王是同意禅位一事?若此倒是最好了。”
朱全忠想要什么,李柷以及何太后一清二楚,也知道这是唯一能保命的法子,但禅让之事却被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从中作梗,所以李柷的心一直悬着,命也是如此。
其实,蒋玄晖、柳璨、张廷范等人的阻拦并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朱全忠坐皇帝的名正言顺着想,认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应该先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把这些受禅让的预备程序走全,其实这种想法也与他们各自的利益有关。
偏偏朱全忠心急皇位,也从不愿受人摆布,故而数次怒而不受天子封赏,并且对蒋玄晖、柳璨、张廷范三人也有了怨恨,觉得这三人并不是为他好,而是想通过拖延时间的法子为大唐续命。
“儿啊,真能颐养天年当然是好,可古往今来,那些失去帝位的天子哪个会有善终,朱全忠会放过我们吗?”
“娘,那如何是好呀?”
李柷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从出生到现在都活在颠沛流离与惊惧之中,整日所想也都是如何能活下去,偏偏他又想不出活下去的法子。
“你莫慌,娘有法子,娘会去求蒋玄晖,让他向朱全忠进言,保咱们娘俩周全。”何太后也想不出如何能好好活下去的法子,只能求人,把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毁掉大唐的乱臣贼子的身上。
蒋玄晖出身低贱,一直追随朱全忠,算是朱全忠的心腹。
朱全忠掌控朝廷后,蒋玄晖官至枢密使,协助朱全忠铲除其谋篡帝位的阻碍,并设计杀死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而且还是弑杀唐昭宗的主谋,因此说他是大唐的乱臣贼子,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