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927章出偏头关,入草原
    刘远则依旧不解地说:“现在大雪封住了山路,积雪堵了路径,人们出行不便,人少一些也算合理。”

    朱允炆回道:“但我们可曾遇见南下之人?”

    刘远瞬间陷入沉思。

    周豪沉声道:“没有。”

    “正是如此。”

    朱允炆嘴角浮现一抹冷笑:“如果我没有猜错,北方必定出事了。”

    刘远和周豪的脚步都停了下来。

    旷野中的风雪更显猛烈。

    朱允炆拉了拉头上的棉帽,低声说道:“先前刘逆谋叛之际,在太原筹划之时就提及过,要引诱那些由朝廷派遣至陕西矿场劳作的倭贼参与其叛乱。”

    “以此借助太原城为中心,联动东西两侧的倭贼,引发山西全境的混乱。待他们控制了太原之后,便可逐步掌控各地动荡之局势。起初我以为,老二封锁住太原,并迅速清除内部隐患之后,这计划便会胎死腹中。”

    “不过现在看来,刘逆一众早已有备而来。即便是在太原折戟沉沙,外面那些散落各处的倭贼仍旧可能发动叛变。”

    他神情颇为沉重。

    这些倭贼起来闹事,虽不算严重威胁。

    毕竟有老二驻守太原,大军随时能够抵达事发地点,对付一群手无寸铁者并非难事。

    让他真正担忧的是地方一旦混乱,必然影响到边疆的安全。

    原本应当负责锦衣卫边塞之地的将士们,能否如常履行其职责。

    只要出现一丝纰漏,这便成了像刘天禄之类叛贼逃往遥远荒漠的契机。

    周豪面色略显不安:“既然这样推测,唯有偏头关及其附近地区发生暴动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晋西北局势动荡,当地兵丁乃至边防军队,无疑会被卷入平息内患之中。”

    “此刻的边防线恐怕已近乎虚设。倘若这是刘天禄等人事先精心策划的路线,则通过偏头关逃离前往草原的可能性极高。”

    “那我们就直奔偏头关。”

    朱允炆的眼神幽深而坚定。

    无论外面的风雪多么狂暴,甚至使他身体冰冷麻木,但他内心火焰依然熊熊燃烧。

    或许唯有刘天禄等人的血,才能浇灭他内心的这把烈火。

    刘远与周豪互看了一眼。

    他们俩碰到赶来的朱允炆之后,一切决策皆由他来定夺。

    两人明白,能让朱允炆单独行动,说明太孙的信任达到了某种高度。

    也许这是殿下对他最直接的一种肯定。

    “在偏头关及老营堡这一带,刘天禄他们很可能选择从偏头关一带出发,企图找到边界防御上的漏洞离开长城。”

    说着,周豪已经从怀中抽出一份山西地形图,手指点向偏头关位置。

    整个晋西北内,偏头关东西两侧并没有设置长城。

    至于老营堡,则位于太原府与大同府之间的边界地带,周围设有众多边防哨所。

    想要穿越这段长城,极其艰巨。

    刘远认真地看着地图颔首:“只有通过偏头关,才是唯一可行路径。眼下黄河已解冻,可以直接渡过抵达河套地区,再进一步穿过黄河进入大草原。如此一来,刘天禄这些人就可以逍遥法外。”

    “我们比对方晚了差不多半天,到那时是否请求当地守军一同参与追缉呢?”

    周豪小声提出了这个问题,目光悄悄转向朱允炆。

    朱允炆眼神闪过一丝犹豫,想起自己胸口放置的那枚金章以及一份加盖太孙印章的公文。

    这些都是在他离开太原城前往北方时,朱允熥给他的。

    他认为只要自己还在山西省内活动,安全问题相对不大。

    但如果跨越边关来到草原因地,特别是鉴于刘天禄背后很可能有白莲教保护,那孤身前往将面临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而这两样东西,足以授权调动任何一支不超过1000人规模的地方军队,陪同他深入草原。

    但是。

    他不愿意再依赖朱允熥帮助,去实现个人报复。

    朱允炆轻轻颔首:“到时候随机应变吧,既然事出太原,也应在当地得到妥善解决。”

    这时,刘远从马鞍旁拿下一个包裹。

    从中拿出几片干肉,先将水壶递给了朱允炆。

    “先补充些水分再进食。我们要尽快赶往五寨堡,在那里稍作休整,吃一顿热饭之后继续前进直至偏头关。”

    由于时间紧迫,三人无暇多言,默默接过食物,喝水后就开始咀嚼那些毫无滋味的食物。

    片刻之后。

    在越发猛烈的风雪中,朱允炆几人默默地跃上马背。

    由于风雪太大,马匹行进并不快,但这却有助于节省他们的体力。

    已经接近五寨堡的朱允炆一行人,距离偏头关所不过150里左右。

    放在往常,以他们最快的速度,两天时间就能抵达目的地。

    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官道因积雪而被封锁。

    他们不得不走了近4天的时间,在午后终于抵达偏头关所。

    沿途上,三人的见闻正如他们先前预料的一样。

    整个晋西北一片混乱。

    驻扎于晋西北的大明军队,正在疯狂追捕这些造反作乱的倭贼,在厚重的白雪覆盖下与敌人交锋。

    有的守城被敌对势力侵占,也有的重新回到明军手中。

    一地可能得绕道而行,而另一地也许能够得到补充物资。

    原本不愿意展示金牌的朱允炆,现在也不得不拿了出来。

    “公子,前面不远处就是关所了。最近几天非常混乱,这里的人都处于紧张状态,仿佛倭贼无法彻底消灭一般。关内相对安全,也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我不敢过问公子详细事务,但如果你们计划穿过这条河,还是得小心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知道何时就可能会碰到一些饿狼。”

    巡逻士兵发现了他们,在确认身份无误后,领着三人来到城门前,并不忘最后给予了一番警告。

    朱允炆颔了颔首。

    他知道,“饿狼”指的不是那些真狼,而是那些鞑靼部族成员。

    “辛苦你了。”

    他礼貌地回道。

    刘远习惯性地从怀中摸出一枚银元,递给了士兵作为小费。

    接过钱币,士兵脸上露出笑容:“希望公子一切顺利,回来时我定为您备好温酒等候。”

    说完便纵马离去,逐渐隐没在风雪之中。